德阳市广汉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力推进“三个转变”,结合本市实际,着力调整结构,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围绕“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广汉”的要求,经济发展速度创近六年来的新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据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增长速度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增速在时隔六年后重新达到两位数,创近六年来的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1亿元,增长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第二产业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16.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22亿元,增长1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9%。 三次产业结构又有变化,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8.1:44.3:37.6调整为17.0:45.8:37.2。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1和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突破前几年徘徊不前的状况,上升了1.5个百分点。 从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仍较为突出,经济规模还不大,运行质量仍然不理想,农民增收难度大,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部分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困难等。 二、农业 2003年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又有进展,全年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174505万元,比上年增长5.6%。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3.6%,而油菜籽、蔬菜、药材的播种面积分别增长了4.5%、4.2%、12.1%。优质水稻和油菜籽播种面积分别占71.5%和91.9%。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总产量(28.38万吨)减产2.8%外,蔬菜、油菜籽、水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别增产9.0%、2.7%、17.6%。 全年造林面积67.6公顷,四旁零星植树36万株,育苗129.2公顷。 畜牧业结构继续发生变化。全年猪肉产量为42940吨,比上年增长0.6%,禽肉产量27219吨,增长6.5%,禽蛋产量16180吨,增长7.9%,到年末生猪、大牲畜存栏分别为319621头和10334头,分别为下降了7.3%和增长15.0%。 全年水产品产量5240吨,比上年增长15.8%。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全年有效灌溉面积3.01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7.54万千瓦,增长3.1%,农业机械作业面积17.57万公顷,化肥(折纯)18275吨,农村用电量13679吨,增长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78亿元,增长15.1%,比上年加快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71亿元,市属101户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19.4%。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387653万元,增长21.5%。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实现出口交货值2.1亿元,增长51.5%,实现新产品产值5.09亿元,增长13.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机制纸增长390.5%、棉布增长148.5%、中成药增长189.4%、氮肥增长32.0%、磷肥增长18.8%。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运行质量有所提高。据对101户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全年共实现利税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实现利润1.3亿元,增长29.7%;企业亏损面为8.9%,比上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但是,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增加480万元,产销率为96.5%,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仅为2.13次,同比下降0.07次,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27.3%。 建筑业快速增长。受投资额大幅增长的影响,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25亿元,比上年增长2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2924万元,比上年增长60.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额完成40991万元,增长92.6%;更新改造投资34493万元,增长112.5%;农户投资增长33.6%;城镇私人建房投资增长68.8%;农村非农户投资增长66.1%;房地产投资增长119.2%。 五、教育和科技 2003年,我市继续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全年共实现国家、省、德阳市级科技项目26项,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基础教育稳步发展,“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市有小学106所,在校生44105人,增长0.0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0%;有普通中学30所,在校生30225人,增长0.3%,其中初级中学在校生下降5.9%,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9.4%,巩固率为98.9%,初中升入中专的有270人;年末有幼儿园47所,在园幼儿16337人,增长4.6%。 中等教育中普通高中在校生继续较快增长。全市有普通高中在校生9604人,增长16.8%,全年普通高中升入大专院校的有1757人,又创新高。全年有职业高中在校生1775人,增长18.8%,职高生升入各类高职院校的有58人。 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年内又有544人进入各类成人高校学习深造,又有90人获得自学考试大专及以上毕业文凭;职工和农民技术教育教育也取得了较大成绩。 六、交通、邮电 公路运输业稳步发展。到年末公路里程已达764公里,客运量61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4960万人公里,分别下降7.3%和8.4%;货运量595万吨,货运周转量21772万吨公里,分别下降9.6%和12.4%。到年末有营运载客汽车334辆,载货汽车2952辆,分别减少25辆和478辆。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全市邮电业务收入实现15323万元,比上年增长9.0%,到年末有固定电话用户116821户,增长23.9%,其中农话49347户,增长46.1%,宽带用户3236户。 七、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稳定,局部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增幅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实现零售额3259万元,下降54.0%;非国有经济单位实现零售额211087万元,增长14.5%。 分行业看,餐饮业零售额高速增长,全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396万元,增长20.9%;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73950万元,增长10.1%。 八、对外经济 全年签订利用外资项目5个,利用外资1969万美元。全年出口总额1807万美元,增长44.3%。全年引进内资项目151个,协议引资额26.01亿元,到位资金10.78亿元。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加。全年共实现财政总收入3307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446万元,分别增长16.89%和11.25%;财政支出33835万元,增长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