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4)
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城乡防保网络不断健全。全区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院25个,比上年增加2个;年末实有床位748张,比上年增加61张;卫生技术人员706人,增加55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54人,执业助理医师67人,注册护士183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3‰,比上年上升0.4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5.5‰,比上年下降2.7个千分点;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99.3%,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创卫“细胞工程”建设成效明显。2008年新创建省、市级各类卫生先进单位11个,其中:市级卫生先进单位1个、社区1个、无吸烟单位1个、卫生村3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个、社区1个、卫生村1个、水厂1个。 十、人口、人民生活、劳动社会保障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全面上升。据公安分局人口年度统计显示:2008年全区办理出生登记4516人,出生率13.28‰,比上年上升1.31个千分点,出生人口中男性2371人,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10.54,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全区办理死亡注销登记2234人,死亡率6.57‰,比上年上升0.8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79‰,上升0.57个千分点。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区有111765户,有籍登记总人口34.01万人,平均每户3.04人,户规模略有下降,总人数比2007年增加0.41万人,增长1.2%。户籍登记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2.99万人,占总人口的38.20%;女性人口17万人,占总人口的49.99%;18岁以下的5.97万人,占总人口的17.57;60岁以上的5.34万人,占总人口的15.81%,比2007年上升0.3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81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现象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年末居住在本辖区内半年以上的人口(常住人口)为3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8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人口城镇化率)为66.62%,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人口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2008年全区人口主要构成情况(见表四)。 表三 2008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人) 比重(%) 一、全区户籍登记总人口 340060 100.00 其中:非农业人口 129895 38.20 农业人口 210165 61.80 其中:男性 170071 50.01 女性 169989 49.99 其中:18岁以下 59734 17.57 18-35岁 83524 24.56 35-60岁 143037 42.06 60岁以上 53765 15.81 二、常住总人口 328000 100.00 其中:城镇人口 218500 66.62 城乡居民继续增收,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确保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改善、财富增加。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62元,比上年增长19.5%,总量比全市高1097元,比全省高529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达5590元,比上年增加725元,增长14.9%,总量比全市高1258元,比全省高1469元,增加额为建区以来最多的一年。在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042元,增长19.8%,其中,食品消费支出4814元,增长26.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94元,增长0.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888元,下降2.2%,恩格尔系数为52.5%,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工薪收入仍是城乡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19744元,比上年增加1320元,增长7.2%,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815元,比上年增加1362元,增长7.4%。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380元,同比增加303元,增长14.6%;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8580元,同比增加1455元,增长20.4%。随着收入增长,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11213元,比2007年末增加2270元,增长25.4%。 与2004年比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72元,年均增加518元,年均增长12.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加433元,年均增加108.3元,年均增长3.3%;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增加5168元,年均增加1292元,年均增长16.7%。 图八 2004—2008年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消费水平稳步提高 图九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不断增加 就业促进工程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年”活动,积极打造“创业商圈”,城镇新增就业3652人。培训农村劳动力8900人,实现劳务输出7.9万人。城镇就业情况好转,单位从业人员增加,2008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59万人,增长1.2%,其中在岗职工人数4.54万人,增长0.6%。城镇登记失业率3.96%,比上年下降0.26个百分点,控制在5%的的目标范围内。 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高度关注民生,民生工程深入推进。2008年八大民生工程的58个小项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有力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扎实开展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工作,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全面增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714人、16321人、6436人、7110人和4933人,比上年分别增加6551人、2526人、544人、1592人和236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参合农民达192547人,参合率为92.42%。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落实,城乡低保进一步加强。落实城乡医疗救助304.89万元。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群众住房困难52户。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货币化补贴1100户,200套廉租住房、120套经济适用房建设有序推进。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初显成效,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顺利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集镇发展步伐加快,完成集镇基础设施项目31个,3个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建设顺利完成。完成天保工程管护面积3.7万亩,巩固退耕还林面积1.2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25.8%,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2008年全区耕地保有量17151.59公顷,水资源总量1.8亿立方米。节能减排取得成效,万元GDP综合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分别完成了市下达的下降4.25%和6.61%的目标任务。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SO2(二氧化硫)、COD(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排放量分别控制在2830吨、300吨、830吨的计划以内,累计削减量分别达到174.44吨、20.74吨、48吨,完成削减计划的119.9%、138.3%、1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