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米易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13742万元,现金支出431690万元,现金净投放17948万元。 保险事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全年保费总收入2719万元,同比增长24.6%。其中,财产险收入928万元,同比增长17.9%;人身险收入1791万元,同比增长28.3%。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935万元,同比增长59.0%。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423万元,同比下降13.5%,人身险赔付金额512万元,同比增长417.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学年初,全县各级中小学校103所,在校中小学生33942人,教职工人数2004人,其中,专任教师1909人。 高考本科上线50人,专科上线102人;中考上国重线68名,比去年增加20名,总人数和上线比例居各区县第一;全县参加理科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8%。 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有6人获国家二等奖,10人获国家三等奖;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和四川省数学竞赛,有3人获全国三等奖,2人获市二等奖。 全县小学在校生2370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53人;初中在校生8558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43人。小学入学率为99.9%,辍学率为0.14%,毕业率为99.88%;初中入学率为99.33%,辍学率为1.04%,毕业率为99.76%。 在园幼儿达4400人,学前一年入学率为76.8%,三至六岁幼儿入园率58.95%;全县各部门、各单位50学时以上的培训人数达到12000人次;2006年—2007学年度,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1.36%。 为扫除、杜绝文盲,共举办扫盲班15次,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9%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以推动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实施特色林果业专项(有枇杷、早熟梨、早熟鲜食葡萄、早熟甜油桃、优质枣)、烤烟配套技术研究专项(有亚麻、甜菜、啤酒大麦、小麦等的栽培试验)、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专项(有金龙胆草、三七、何首乌)、实施了特种水产科技项目(有大口鲶、江团、桂鱼、青波鱼、鲈鱼、黄辣丁等的繁殖和贮备工作)。积极推进工业科技工作,为安宁铁钛公司争取市级科技项目“钒钛磁铁矿采选新流程技术开发”、实施县级科技项目“花岗石废弃物开发建筑用砖试验”、请专家对紫东公司8万吨/年金红石钛白粉项目和一枝山工业集中区选址进行咨询、论证。 组织力量包装科技项目18项,其中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省级4项、市级13项。实现省市两级批准下达项目15项,项目资金142万元。 全年共申请专利1件。新增高技术产业企业1个,新增高技术产业总产值855万元。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数2763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以创建四川省文化先进县为核心,充分发挥文化导向作用,丰富活跃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出版了《迷昜锅庄》、《米易风情歌曲》、《发现米易》、《神秘的新山傈僳族部落》、《米易民间文学集成》等影像制品和刊物。成立了米易县少年儿童艺术委员会、米易县群众艺术团、米易县少儿业余艺校等群众文化团体。举办大型文艺活动20多场次,举办千人广场舞会340场,文化活动普及率已提高到人口总数的45%以上, 全年播出电视新闻1300条,广播组稿1400条,送市台新闻120条,完成创优作品10件。新建城区光缆网 1.6 皮公里、30.4 芯公里,同轴电缆干线网1公里,新增用户300户。全面完成了2004—2005年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的任务,共完成29个工程项目。 年末,广播覆盖率90.8%;电视覆盖率92%;广播喇叭合计487个;电视发射机部数4部;卫星收转站10533座。 卫生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县卫生机构242个,床位495张;卫生技术人员702人,其中,执业医师173人,执业助理医师100人,注册护士乙107人。全县乙、丙两类传染病发病率较上年下降31.1%,无甲类传染病及非典、禽流感疫情发生。儿童计划免疫巩固在9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2.9%,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1.4%。全县共有152058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比增长90.1%,参合率为84.3%。取得了省级卫生县城初查基本合格的成绩。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取得新的进步。全县体育设施80个,等级运动员40人,专职教练2人。圆满完成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春季冠军赛和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青少年组)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的承办工作,举办全县性群众体育活动5次。女子曲棍球队和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参加全省第十届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市政府表彰。我县代表队参加攀枝花市中小学生游泳比赛,获初中组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获金牌6枚,银牌8枚、铜牌4枚。参加攀枝花市第二十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初中组团体第三名。其中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4枚,4一8名13个。 十、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全年发放环保宣传资料3000余份,环保标语围裙9000条。当年对8家达标不稳定和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完成污染项目治理总投资4879万元。全年处罚违法企业9家,共出动环境监察、巡查人员283人次、车辆97台次。安宁河出境断面水PH值7.9、化学需氧量2.11、生化需要量1.9、氨氮0.2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4.6分贝、城区交通干道噪声平均值为68.2分贝。三废物资综合利用率97.97%。 十一、人 口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09387人,比上年末增加224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男性人口分别为28495人、106385人。人口出生率为10.55‰;死亡率为4.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7‰;计划生育率为93.73%。全县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28.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11元,同比增长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77元,比上年增加401元,同比增长11.2%。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主要方面是: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加307元,转移性纯收入增加127元。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916万元,同比增长14.3%。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54545万元,增长25.5%;定期储蓄存款余额73371万元,增长7.1%。 年末,全县社会从业人员12.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5万人,增长7.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9552人,比上年末增加152人,增长1.6%。其中,国有单位增加141人,集体单位减少119人,其他经济单位增加130人。 新增就业岗位3411个,新增就业再就业1310人,帮助426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60人,登记失业率3.8%。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直接组织劳务输出210人,对3612名人员进行了职业培训(其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62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05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