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5 乐东县统计局

乐东黎族自治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乐东调查队

2009年4月28日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五届三次、四次全会及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紧紧围绕“城乡互动,三次产业联动,做大做强沿海,加快发展山区,山海互动,两翼推进,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两个主动融入”的发展思路,大力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手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巩固提高粮食基础产业,着力发展农业、交通、城镇、科技四大基础产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推进建设和谐乐东,富民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 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613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827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3040万元,增长10.1%,增速排列全省第一位;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909万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6185万元,增长15.6%。三次产业比为64.4:7.8:27.8,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55%、6.9%和30.1%。

经济质量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5593万元,比上年增长94.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85万元,增长51.9%,历史性首次跨入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亿元俱乐部,是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最快的五个市县之一,基金收入5108万元,增长357.3%。全年税收收入6001万元,增长35.5%。按各项税收分,企业所得税增长100%,营业税增长29.4%,契税增长145.7%,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17.2%,个人所得税增长19.2%。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民生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1576万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8.3%,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620.5%、44.5%、40.2%、90%;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26.4%、15.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仍不合理,沿海山区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大,企业融资困难,大型投资较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贫困面较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任务艰巨。

二、农林牧渔业

2008年,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50646万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3040万元,增长10.1%,增速排列全省第一位。分行业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鱼服务业五大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3%、2.7%、2.3%、3%和1.6%。

(一)热带高效农业成绩显著,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县继续加大优质热带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力度,去年全县香蕉收获面积91920亩,产值64579万元;橡胶收获面积119651亩,产值10285万元;蔬菜(含菜用瓜)收获面积24.7万亩,产值80937万元。同时加强农业保险工作,香蕉保险面积1.4万亩,充分发挥城乡信用协会融资平台作用,融资开行贷款3200万元支持一批香蕉、哈密瓜、木瓜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去年全县现代设施农业大棚哈密瓜种植面积2.5万亩、木瓜15000亩、金钱树6200亩。以佛罗镇为示范点的沿海热带特色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带初具规模,香蕉、瓜菜和民营橡胶为主的三大热带高效特色农业的稳定发展,在全省形成了著名的乐东独特热带高效现代农业模式。

(二)绿化造林与林业生产取得好成效。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全年投入资金120万元,完成营造海防林面积5300亩,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86.29%;完成退塘面积1060亩,退塘还林450亩,完成海防林套种椰子树面积2133亩;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24619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8%。

(三)畜牧业、渔业同步发展。全年畜牧业现价总产值45670万元,增长6.1%。畜禽总肉量19206吨,同比增长3.7%,其中:猪肉产量12978吨,增长3.1%。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和屠宰台账建立工作居全省前茅。水产养殖快速发展,创建了罗非鱼种苗南繁示范基地,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2338吨,增长8%。海洋捕捞也取得重大突破,6艘180吨级钢质渔船建造已完成3艘,另外3艘正在加紧建造中。

(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6.7万千瓦,农用化肥施用量(折吨)2.79万吨,农村用电量1932万千瓦/小时,同比分别增长47.5%、1.5%、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系统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加剧、外部需求减弱、市场动荡剧烈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围绕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主线,突出重点,立足长远,加大有效投入,努力促进和保持工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9568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工业增加值10988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80万元,增长1%。

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2008年,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91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7888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6303万元,增长12.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585万元,增长13.3%。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面貌明显改观。以九所新区和县城为重点,采取政府投资和市场化运作并重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本,积极构建九所新区和县城两个经济增长极,逐步实现山区与沿海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