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15 文昌市统计局

保险业务不断扩大。2007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4667万元,减少32万元。其中,财产险收入958万元,增加228万元;寿险收入3337万元,减少647万元。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807万元,增加1224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460万元,增加180万元;寿险赔付642万元,增加459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落实好教育“二免一补”政策,为74460名学生减免学杂费1572.2万元,为8753名家庭困难学生发放就学补助金262.59万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制订“四免一补一奖”政策,鼓励学生就读,完成1200名职校生招生任务。2007年,全市共有小学校数203所,在校生47644人,比上年减少3730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与上年持平;普通中学校数33所,初中在校学生26040人,比上年减少1051人,毛入学率97.1%,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高中在校学生9618人,比上年增加  810人。全年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253人,比上年增加1155人。

科技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大力推进科技兴市战略,2007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13个。有7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市项目,并获得相应的经费支持;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个项目被列入省重点科技项目。国家信息产业部投资的全省唯一的“新一代农村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试点村”工程项目在我市落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第三届科技活动月工作被省科技厅授予一等奖;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

文化体育艺术成绩突出。荣获全国文物先进市荣誉称号,《南海更路经》和《文昌公仔戏》获得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成功举办2007年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文昌段比赛活动;实施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文昌中学男子排球队荣获全国中学生男子排球锦标赛冠军和第三届亚洲中学生排球锦标赛第三名;文昌中学歌舞团荣获2007年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杰出贡献奖和优秀奖;文昌华侨中学代表我省参加全国第四届青少年民乐邀请大赛中荣获“阳光奖”;音乐剧《爱心故事》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 2007年,全市共有琼剧团8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图书馆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家;报社1家;全年印刷内部刊物43万份,比去年增长43.3%。全市范围的木偶戏表演、琼剧调演、广场文艺晚会、文化下乡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启动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市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改造,医疗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和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缔黑诊所15家、无证餐饮单位35家,医疗市场和医疗秩序进一步规范;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荣获全省综合考核一等奖;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结核病、艾滋病、皮肤性病、红十字等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荣获“全国红十字系统救灾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室、医务室等)310个,医疗机构床位数共946张;卫生技术人员1929人。其中:执业医师539人;执业助理医师307人;注册护士713人;药剂人员188人;检验人员82人。非营利性卫生机构162个,床位数共946张,卫生技术人员1796人。其中:执业医师418人;执业助理医师290人;注册护士577人;药剂人员161人;检验人员81人。乡村医生214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恢复,大气环境质量指数继续保持一级标准,居全省先进水平,全市近岸海域水质100%达到国家二、三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年末全市有三级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1人。2007年造林总面积70963亩,其中,浆纸林49348亩。全年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6741亩,更新造林16510   亩。

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9200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400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800公顷。

十二、人口、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再生产步入良性轨道,人口控制取得显著成效。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导向机制,人口再生产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560353人,比上年增加10577人。人口出生率为12.6‰,人口死亡率为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

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加强就业培训,全面启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2007年全市全部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28984人,比上年增长1.02%。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352人,有103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援助零就业家庭276人成功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00人,较好解决群众的就业困难问题。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养老参保人数40675人,比上年增加8927人,其中在职养老参保人数20858人,比上年增加350人,退休养老参保人数19817人,比上年增加8577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728人,增加3805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22191人,增加2375人,退休参保人数13537人,增加143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9813人,与上年持平;失业保险参保( 缴费)人数8492人。

十三、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随着国家政策性增资和国家社会保障措施和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53元,同比增长21.9%。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职工调资加薪。农民人均纯收入4588元,同比增长11.0%。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一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农民增收;二是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带动农民收入增加; 三是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和其他投资收益增加。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建筑面积,下同)29.6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3平方米。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海南统计年鉴?2008》版公布之数据为准。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