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五华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5 梅州市五华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认真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和五华发展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各种不利因素,基本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得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创九五年来新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18747万元(当年价,下同),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978万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94224万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189945万元,增长11.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33.8:23.7:42.5调整为今年的32.0:22.5:45.5。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注册1694户,比上年增长5.6%,注册资金5680万元,从业人员2522人;私营企业188家,比上年增长172%,注册资金27973万元,比上年增长3.9倍,从业人员5172人。全社会从业人员51.73万人,比上年增长0.5%。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367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4%;总产值374096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当年价计算)。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物价水平稳中趋降。2006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2%,比上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00.8%,比上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经济效益偏低,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获利减少,市场应对能力较差,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财政增收困难,缺口进一步扩大;城镇下岗人员增多,再就业压力加大,部分单亲及下岗职工家庭收入低,生活比较困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仍然较大。

二、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使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04557万元,比上年增长4.0%,农业增加值134394万元,比上年增长4.0%。

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总产量335933吨,比上年减少0.8%。其中:稻谷300122吨,减少1.2%;水果产量达到48213吨,比上年增长2.8%;烤烟产量有所增加,总产3412吨,比上年增长0.9%;花生和大豆产量为4582吨和3253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减少7.3%。

林业生产降幅较大。全年完成新造林10900亩,比上年减少4100亩,减少27.3%;年末森林覆盖率60.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累计达37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6%。

水土保持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至2006年底投放治理水土流失资金785万元,其中:2006年度投入治理水土流失资金450万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1.2平方公里。

畜牧业产品总量稳中有增,全年肉类总产量50266吨,比上年增长2.8%。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名优稀水产品发展迅速,全年淡水产品产量10929吨,比上年增长9.1%。

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1.61万千瓦,比上年略增0.1%。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1143吨,比上年下降1.2%,农村用电量716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0929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产值与效益相伴同行。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完成工业增加值59135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增幅较上年降低8.6个百分点;独立核算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总产值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经贸局系统工业总产值34730万元,比上年增长23.7%,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199397万元,比上年增长20.6%。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经济效益较大提高。全部独立核算的国有工业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其他非国有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销售收入65739.7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实现利税总额726.8万元,同比增长59.4%。

建筑业蓬勃发展,全县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112749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5089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建筑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25071万元(包括公路建设改造和上级拨款的邮电设备),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县及县以上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705万元,增长31.9%;县以下固定资产投资42366万元,增长23.1%。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140公里,比上年增加124公里,增长6.2%;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由上年的65.3公里增至本年的66.3公里,比2005年底增加1公里,增长1.8%。

邮政电信业稳定发展,通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邮电业务量完成18169万元,比上年增长5.8%。全县电话装机容量187010门,比上年增长16.0%;城乡电话用户132780户,增长5.0%;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46.5部/百户,上升到本年的47.6部/百户;移动电话176273户,比上年末增长19.9%。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县新兴特色产业。在紧紧抓住城市化进程和深梅旅游路线扩展的契机,推出了以山、水、泥为特色的旅游项目,扩展了以热矿泥山庄和益塘水库、七目嶂生态旅游景点的线路,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来我县旅游观光。2006年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6%,全县旅游业总收入达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六、商业、外贸、财政

国内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商品零售总额增幅较大。2006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39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4%。商品销售总额28066万元,增长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