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保靖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完善保生制度,巩固“普九”成果。全县全年六轮劝学,学校、家长、政府、社会、学生齐抓共劝,劝回学生2000人。全力救助贫困学生,争取香港苗圃、张子东先生“保优计划”等捐款52.48万元,捐助学生5238人,其中小学生3629人,中学生1609人。学校、老师为学生减免、担保学杂费共计102万元,使劝回学生保得住、安下心。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取得好效果。全县争取“义教工程”等款项235.1万元。新建校舍3626平方米,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老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老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县中小学老师参加各种教育培训2244人次,其中素质教育1538人次,学历教育610人。小学老师学历合格率100%,初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8.11%。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影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文艺工作队共演出160场次,其中送戏下乡30场次,观众达1万人次。电影院1个,放映300余场次。图书馆藏书7.82万册。新华书店发行图书129万册,增长4.88%;实现销售收入577万元,增长13.81%。全县拥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542座;电视用户2.65万户,新增3000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2%,上升2个百分点;有线电视差转节目35套,平均每周皤出时间504小时,其中自办节目2套,增加1套,平均每周皤出时间12小时,增加2.7小时;全县有线广播站21个,用户10万人,广播人口覆盖率35.70%。电视发射台1座,发射功率0.05千瓦。 卫生部门大力开展药品采购、机构分类、农村卫生改革,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拥有病床59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59张;拥有卫技人员7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5人,执业护士157人。确定非营利性卫生机构156个,营利性卫生机构54个。入院病人治愈率51.06%,好转率46.05%,分别比去年提高1个和1.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先进医疗器械装备程度提高。县人民医院自筹资金86万元,购置了经颅多普勒、电子胃镜用于临床;中医院购置了动态血压分析系统、彩色脑电分析仪;3所卫生院、4所特困村卫生室都添置了必要的医疗设施,大大提高了诊断治疗能力。远程会诊效果好,县中医院与湘雅医院开通远程会诊互联网,请专家教授为群众义诊服务100多人次。疾病控制取得新进展。重点控制了以霍乱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全年完成外环境检123份次,内环境监测1111份次,登记流动人口6.4万人次,保证了全县无二号病疫情发生。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产妇总数3006人,住院分娩1969人,住院分娩率65.50%,提高4.01个百分点。建卡人数2894人,建卡率96.27%。婴儿死亡率2595‰,新生婴儿破伤风发病率0.67%,孕产妇死亡率1.66‰,分别在控制范围以下。5岁以下儿童健康评价2327人。医疗市场秩序得到有力整治。全县共清查医疗机构157个;取缔无证行医8家;查处超核准科目行医7家;对34个不符合办医条件的个体诊所、医疗点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医疗单位中187名医务人员取消了处方权和独立操作资格;吊销了无执业资格的26家个体诊所和5个医疗点《许可证》。公共卫生监督取得新成效。县城卫生监测覆盖率100%,卫生监督合格率88.41%,全县无一起重大公共卫生责任事故发生。爱国卫生运蓬勃发展,全县开展了“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4个单位创省、州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红十字会工作显著,计发救灾物资7.5万元,帮助灾民和特困户8000多人度过了生产生活难关。农村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9所标准村卫生室,4所特困村卫生室,2所中医“六有”,4所卫生院产科达标建设,顺利通过州验合格。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率83%。全县拥有乡卫生院25个,卫技人员339人,同比增长13%;村级医疗点126个,乡村医生378人,增加35人,接生员380人,增加12人。 城镇环境卫生明显改观。现有环卫工作人员52人。迁陵城区街道每天清扫2次;北门路、南关街、水电局门口道路硬化1191米、7068平方米,清理、改造排水沟1300米。注重城管,突出治理脏、乱、差,在城区新垃圾围17个,垃圾中转站1个。继续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沿街72个单位与环卫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加强城管监察力度,乱倒、乱停、乱靠和乱建“四乱”现象得到彻底清除;取缔机动三轮车400余台,新增城区载客营运X牌车50辆。城区绿化工作显著,城区10山头植树400亩、8万余株;街道植树280株,对未成活的32株进行了补植。目前城区硬化、美化、亮化,人们讲环境,爱卫生已尉然成风。 竞技体育取得好成绩。现有业余体育训练队3个60人,增加15人。全县拥有体育教师38人,增加2人。我县运动员参加全国、省、州运动会63人次,获金牌13枚,银牌7枚,铜牌5枚。在省九运会上,赛艇队员王淑芳勇摘2金1银,田径队员向影娇荣获1金1银,书写了县级运动员勇夺省运会金牌的新篇章。为上级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8人。群众体育方兴未艾,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县有“夕阳红”老年健身队`门球队`等群众体育组织25个,参加人数430人。全县共举办大小体育活动17次,参加人数2245人,分别增加5次660人。全县体育达标人数33617人,增长5.12%。 体育场馆建设较为顺利。整修篮球场3个,新修篮球场5个,新修门球场2个。建成杨霞举重室,购置10付标准杠铃。杨霞体育馆建设已完成规划、征地、勘设工作,投入资金30万元。 十、人口 据公安局统计,年末全县总户数73512户,总人口273198人,其中非农人口36004人;农业人口237194人。男性人口143245人;女性人口129953人。全年出生人口1682人,出生率为6.10‰,死亡人口1026人,死亡率3.72‰,自然增长率2.38‰。全县计划生育率87.85%,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多孩率2.56%,下降1.21个百分点。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218486人,占总人口79.97%,其中土家族155616人,占56.96%;苗族61205人,占22.40%。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0713万元,同比增长12.01%,人均9576元,增长17.63%。全县农人均纯收入1178元,增加61元,农民可支配收入1173元,增加63元。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后城镇竣工住宅面积8.77万平方米,增长198.30%;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2.75万平方米,增长4.60%,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8.67平方米,增加0.54平方米。农民人均储粮287公斤,增加13公斤,农民恩格尔系数59.57%提高提高,下降1.97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