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麻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9万元,比上年增长27.4%,上交税金1546万元,增长32%,全县27家规模工业全部实现盈利。 建筑业平稳发展。2006年全县建筑企业总产值达到1.1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实现增加值0.39亿元,增长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2006年,我县继续实施项目带动,进一步加大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启动了锦江电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年施工项目达到49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1亿元,增长28.1%。其中,基本建设2.43亿元,增长44.8%,更新改造1.18亿元,增长29.7%,新增固定资产2.1亿元,增长20.6%,房屋竣工面积12.9万平米,比上年增加0.8万平米。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设施不断改善。2006年我县加大对县、乡、村公路及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客货运力大大增强。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含村级公路)达到1103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2105辆,货运周转量1020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5%,客运周转量11719万人公里,增长14.5%。 邮政事业迅速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790万元,增长16.6%,年末固定电话达到3.47万户,增长5.8%,移动电话4.18万户,增长27.1%,互联网用户3820户,比上年增加582户。 六、商业和旅游 国内贸易持续增长。2006年全县完成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批零贸易业5.83亿元,增长12.5%,餐饮业0.54亿元,增长10.2%,全县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 对外贸易形势趋好。2006年全县完成出口交货值8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3%,直接出口8.3万美元,下降53.4%。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2006年全县引进项目18个,合同引进县外资金3.0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69亿元,增长6.5%。 旅游业逐步发展。2006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0.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9%。实现旅游收入320万元,增长42.2%。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6364万元,增长1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683万元,增长12%,财政总支出31453万元,增长30.9%。 金融运行秩序良好。2006年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75亿元,增长25.9%,其中,居民储蓄余额9.63亿元,增长23%。各项贷款余额7.48亿元,增长27.9%。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全县保险业务收入2872万元,增长12.3%。保险业务支出1225万元,增长13.6%,为我县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我县实施科研项目10个,推广科研成果25项,取得较好的成效。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6末全县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1109人,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21474人,普通小学183所,在校学生24800人,幼儿园(含民办)15所,入园儿童4621人,全县教职工(含幼师)294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8%,高中升学率为80.5%。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群众业余表演队40多个,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户)60余家。全县举办各类文化展览40次,组织文化下乡32次,发放资料3500多份。丰富了全县人民精神生活。 广播事业快速发展。2006年末全县电视覆盖率达到91.2%,广播覆盖率达到53%,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万多。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末全县各类医疗机构达到33个,农村卫生室230个,个体诊所16个,拥有床位976张,每千人拥有卫生床位2.6张,卫生技术人员1308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8人。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疾病预防力度进一步增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2006年,我县体育健儿在市以上举办的各项比赛中,获金牌32枚、银牌28枚、铜牌16枚。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人们体质大大增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质量进一步提高。2006年末全县总户数为10.65万户,其中,农业户8.99万户,非农业户1.66万户,总人口达到3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28万人,非农业人口4.32万人,男性人口19.47万人,女性人口18.13万人,性别比例为107.4。全年出生人口4490人,出生率为11.9‰,死亡人口1429人,死亡率为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7.8%。据初步统计,全县人均受教育程度为8.5年,60岁以上老人48320人,占总人口12.85%,百岁老人39位,占总人口的十万之十点三七,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6岁。几项主要指标均高出国家长寿标准,正在申报全国“长寿之乡”。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6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035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1786元,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981元,增长9.1%,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691元,增长20.4%,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到2561元,比上年增加461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6年末全县职工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达到21449人,农村参保人数5200人,劳务输出参保人数11010人;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4068人,劳务输出参保人数9140人,全县基本实现养老金的足额发放;拥有老年性福利机构床位326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老年性福利机构床位6.74张,全年贫困老年人都获得政府的社会救助,促进了社会稳定。 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全县投入环保资金300多万元,整治环境污染,取得较好效果。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7.8%,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6.1%。森林覆盖率达到56.48%,安全饮用普及率达到31.9%,生活饮用水达到国家GB/T5750—2005标准,GDP综合能耗为1.3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7.1%,城区大气质量完全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3905—1996二级标准),全民环保意识大大增强。 注:公报中的GDP、增加值、总产值等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