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洪江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怀化市洪江市统计局

招商引资实现突破。全年共引进项目8个,市外境内项目7个,到位资金9.22亿元,增长19.6%;利用外资200万美元。

旅游产业迈上新台阶。全年全市共接待市内外游客95万人次,增长133.1%;实现旅游总收入10555万元,增长282%。

六、交通、邮政和通信

交通运输稳步增长。2008年共有客货车853辆。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3.29亿元,增长10.0%。

邮电通信业务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870万元(不包括邮政银行),增长11.5%;完成电信业务量2111万元,减少16.7%;移动业务总收入4916万元,增长27.3%;联通业务总收入1200万元,增长4.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9230户,小灵通6370户,国际互联网用户5845户。移动电话用户66175户;联通用户25000户。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攀升。全市财政总收入22322万元,增长24.98%。地方财政收入14922万元,增长25.44%。一般预算收入14583万元,增长25.2%。其中,国税部门入库2080万元,增长25.6%;地税部门入库4806万元,增长24.64%;财政部门入库8030万元,增长25.88%。全市财政支出63176万元,增长13.58%;一般预算支出61816万元,增长15.27%。

金融运行平稳健康。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306071万元,比年初增长11.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1357万元,比年初增长14.8%。各项贷款余额101762万元,比年初增长0.9%。

保险市场加快增长。全年保险业务收入7808万元,增长75.1%;保险业务支出2214万元,增长8.8%。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2008年洪江市申报各级科技项32项,立项3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项,怀化市4项;实施洪江市科技项目21项。全市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86场(次),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农民技术骨干6000人(次)、星火带头人1500人,发放各类科普资料2万份(册)。全民依靠科技发展的意识有了显著提高。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市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5.5%,小学毕业率为100%,升学率100%;初中生毕业率为96.46%,升学率79.22%。洪江市现有普通高中2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城镇完全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14所,村小(含教学点) 120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公办职业高中1所,民办职业高中2所。在校学生47321人,其中普通高中生5647人,职高生5103人,初中生13132人,小学生23439人。全市有离退休教职工1518人,在职教职工3896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482人,职高专任教师187人(不含民办教师),初中专任教师1121人,小学专任教师1750人。有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11所,举办学前班的学校29个,在园幼儿5449人。洪江市艺术、体育、科技等知识竞赛均稳居怀化市前列,美术特长生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连续多年进入湖南省先进行列。

九、广播、文化、卫生和体育

广播电视事业平稳发展。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98%,电视综合覆盖率99%,有线电视用户6.8万户。全年共开通了119个20户以上广播电视盲区自然村的广播电视工程,累计解决了农村电视盲区12053人的看电视问题。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光缆干线总长713公里,比上年增加85公里。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08年编排了以“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等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到乡镇巡回演出50多场次,提高了全市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成功举办了“洪江市2008年春节文艺晚会”及“颂歌献给党”七一歌咏大赛。先后举办了各类舞蹈培训班、青少年书画培训班,培训人员达500人次。组织了8个农村电影放映队深入乡镇、社区、村组、学校放映电影4000多场。

卫生工作继续发展。洪江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0%;参合人数29.19万人,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个(不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1个,拥有床位总数1298张;全市卫生工作人员总数127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93人;全市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473人,注册护士264人。农村卫生所399个。

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2008年,洪江市共组织开展了全市大型体育活动18次,承接国家级赛事1次,参加活动总人数16000人次;组队参加省及怀化市比赛9次,共获各项奖牌38枚,其中省级比赛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4枚。怀化市级比赛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9枚,有力地促进了洪江市的三大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洪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43.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50万人,非农业人口6.65万人。男性22.11万人,女性21.04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0.12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92‰,死亡率为6.13‰,自然增长率为6.79‰,计划生育率为94.4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94元,增长21.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93元,减少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85元,增长7.6%;人均现金支出3746元,增长41.0%。

就业和再就业力度加大。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901人,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20人,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0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16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351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1期,累计培训6845人。其中企业职工培训200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035人,创业培训100人,劳动预备制培训409人,再就业培训1300人。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2008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年末参保人数为9700人,参保率100%,实征养老保险基金5174万元;新增企业养老保险扩面人数1931人,基金征缴共5100万元;新增工伤保险参保3325人,基金征缴额144万元;新增医疗参保人数达4028人,基金征缴达2052.49万元;新增生育参保人数3020人,生育基金征缴达94.5万元。

城乡救助体系日益完善。全市低保对象1.1万户,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1407.6万元,较上年增加39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低保金1043元,救助9.2万人次,比上年增发资金125.4万元。全年新增城市低保对象328户,619万人,取消291户549人,调整0.77万余人次。全年下拨救灾资金778.7万元,接受社会捐赠331万元,帮助98户受灾户兴建新居。救助城市医疗患者55人,支出金额12.7万元。救助农村患者290万人,资助参加新农合2.31万人,累计支出金额81万元。城乡医疗救助共支出93.7万元。农村低保人数增加到1.22万人,增加0.7万人,全年发放8.8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6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