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辰溪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加快了县城建设的步伐,城区规模逐步扩大。至2001年底,县城区域的建设面积由原来的3.2平方公里扩大到7.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原来4.1万人增加到8.3万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不断改观。2001年全县完成了七大重点工程的建设。县城防洪大堤一期工程的一、二标段主体建设已基本完工,整个一期工程已完成总量的60%。先锋中路已完成投资180万元,东阳大厦、邮政大楼已全面竣工,电力调动大楼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0%。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辰州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在全面动工兴建,沅江新村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县城新老城供水、供电、道路、通讯、服务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全年新增生产能力有:增加学生席位720个,其中:中学290个,小学430个。 五、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年末拥有民用车辆1899台,年完成货物运输量245万吨,比上年增长6.5%,货物周转量10675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4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客运周转量22003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2001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2583万元,比上年增长23%。邮政函件83.5万件,较上年增加29.6万件,报刊发行401.22万份,增长6.1%。全县拥有电话用户36849户,比上年增加6313户,增长20.7%。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9679户,增长18.5%;农村电话用户17370户,比上年增长24.7倍。电话用户中:住宅电话34767户,增长28.4%。其中:城市住宅电话用户18737户,增加3936户;农村住宅电话16030户,增加3750户。移动电话用户4566户,比上年增加573户。网络建设发展迅速,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69户。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国内外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发展。200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035万元,比上年增长7.6%。按所有制性质分:公有经济为10533万元,下降3.4%,非国有经济为46502万元,增长10.5%,占零售总额81.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为45974万元,增长14.1%;餐饮业5608万元,下降13.7%;农业生产者零售56965万元,增长0.2%,按成乡分:县以上零售为28025万元,增长13.0%,县以下零售为28983万元,增长2.8%。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60万美元,招商引资5300万元,增长6.6%。 七、金融与保险 金融处于稳定运行态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全县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2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全年现金支出31.42亿元,增长16.5%。各项存款余额85719万元,较年初增加11759万元,增长15.9%,各项贷款余额8058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14万元,增长9.5%。 保险业保持较快增长。保险业务全年总收入1880万元,较上年增长6.9%;保险业务全年总支出1113万元,比上年增长65.4%。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推广新成果,新技术25项,科技贡献率46%。发布科技信息70多条,建立科普示范基地7个,科技示范户342户,申请专利5件,举办各类实用科技培训100期,发放科技资料1.25万份,放映科技录像、电影60余场次。科技部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推广,并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在农村开展科技知识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8所,小学341所,在校中小学生81798人,比上年减少1682人,其中:中学生30919人,比上年增加3698人;小学生51960人,比去年减少6982人。中小学教职工5326人,其中:专任教师4812人。职业中学2所,学生513人,教职工61人,幼儿园44所,在园幼儿7252人,教职工127人。拥有成人中专1所,进修学校1所,全年初、高中毕业生合格率分别为86.6%和78.5%。考取大中专院校986人,其中:大专以上735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县拥有文化站30个,图书馆4个,公共藏书6.1万余册。乡村文化进一步加强,乡村上档次文化站4个,前镇新成立的文化站,拥有公共藏书1.3万余册,在全市文化活动评选活动中,获全市先进单位。另外,私人图书店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规模愈来愈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县城乡有线广播站28个,电视覆盖率达86%,拥有电视人口49.9万人,城乡有线电视进入家庭2.93万户,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39.2%。 文艺下乡活动勃勃开展。全年组织文艺下乡达490场次,送电影下乡1280多场次,送图书下乡12次,文化市场秩序逐渐转好。全县组织清理整顿文化市场规模行动6次,收缴了非法影碟、书刊,取缔了无证经营户。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县卫生机构43个,工作人员1569人,专业技术人员1378人,拥有医疗床位1163个,全年有5所医疗机构增添了9台先进医疗设备。人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体育事业取得好成绩。全年举办县级运动会31次,参加人员达1100余人。在省、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17枚,其中:金牌10枚,银牌11枚,铜牌10枚。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措施得力,人口得到进一步控制。全县计划生育率93.7%,人口出生率7.1.‰,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6.3‰。总人口511056人,比去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人口415433人,增加1522人;非农业人口95623人,比上年增加605人。 根据抽样调查,200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职工工资逐渐提高,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8940人,劳动报酬18480.9万元,人平年劳动报酬6244元,其中:在岗职工总数26826人,全年劳动报酬17256.4万元,人均报酬6419元。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15888人,比去年增加6529人,生活费总额2173.5万元,人平年生活费1373元,居民人平储蓄1609元,比上年加元。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至2001年底,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3.8平方米 三废处理工作得到加强,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工业废水处理率为76%,工业废气处理率96.6%,工业废物处理率45.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3%,废气处理率81.0%。县城区内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绿化覆盖率69.9%,县城面貌得到进一步改观。 福利事业投入加大。全县拥有福利、收养性事业单位5家,全年社会救济城乡困难人达29.1万人次。 (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