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洪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怀化市洪江市统计局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共接待市内外旅游人数40.76万人次,增长380.0%,其中怀化市外游客9.26万人次,增长210.0%,实现全年旅游业收入2763万元,增长207.0%。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大跨步增长。2007年,我市财政收入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大跨步向前迈进,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了里程碑跨越。全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7861万元,增长26.58%;地方财政收入11896万元,增长29.97%;一般预算收入11648万元,增长28.18%。地方财政支出53908万元,增长59.95%;一般预算支出51981万元,增长56.17%。

金融平稳运行。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70578万元,比年初增加5258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5731万元,比年初增加31716万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0848万元,比年初增加14710万元。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458万元,增长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31万元(含中华联合财险173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727万元。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2034万元,增长9.5%。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406万元(含中华联合财险49万元);人身险业务赔款与给付1628万元。

八、科学技术  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7年我市申报科技项目32项,立项30项。其中国家级转接项目1项;申报省级5项,立项4项;申报怀化市级6项,立项4项;实施洪江市科技项目21项。全市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55场(次),培训农民15000余人(次)、农民技术骨干5500人(次)、星火带头人1200人(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20000份(册)。全民依靠科技发展的意识有了显著提高。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5.7%,小学毕业率为99.41%,升学率100%;初中生毕业率为95.06%,升学率86.5%。我市现有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城镇完全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13所,村小(含教学点)148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公办职业高中(中专)1所,民办职业高中4所。在校学生49195人,其中普通高中生6062人,职高生4997人,初中生13452人,小学生24684人。全市有离退休教职工1478人,在职教职工3937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469人,职高专任教师86人,初中专任教师1110人,小学专任教师1827人。有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13所,举办学前班的学校26个,在园幼儿4773人。我市音乐、体育、科技等知识竞赛均稳居怀化市前列,美术特长生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连续多年进入湖南省先进行列。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07年,我市成功举办了“洪江市2007年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承办了2007年建军80周年联谊会。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我市组织了以“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市民”为主题的新秧歌舞活动,并派专干下到各乡镇、机关、社区进行指导。在洪江市2007年全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大赛中,由市文艺轻骑队编排的《丹顶鹤》、《奥运腾飞》和独舞《爱莲说》取得了大赛金奖。结合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情况,拍摄了一大批宣传洪江的新闻照片,在省市各媒体共发表图片100多幅,为洪江市公众信息网提供图片300多幅。成功举办了洪江市首届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参展作品达127件。

2007年末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有线电视用户6.8万户,增加0.4万户。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向社会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各项文物工作法规,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先后悬挂横幅6幅;张贴宣传标语70多张。通过多种途径共征集新石器时代器物2件,征集近现代文物24件。重点加强了高庙遗址的保护工作。狠抓芙蓉楼管理所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全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个(不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拥有床位总数957张;农村卫生所384个。全市卫生工作人员总数132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55人;全市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479人,注册护士253人。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2007年,我市共组织开展了全市大型体育活动15次,参加活动总人数11000人次;组队参加省及怀化市比赛8次,共获各项奖牌33枚,其中省级比赛团体银牌1枚,铜牌1枚,单项银牌1枚,四至六名12个。怀化市级比赛团体金牌1枚,单项金牌5枚。同时,我市还积极向上级体育部门和各大中院校输送人才12名,协助其他单位开展体育活动7次。

十、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今年,市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市港翔实业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污染企业与市政府签订了减排目标责任书,完成了一批治污减排工程。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COD较去年削减4.0%,SO2较去年削减1.0%。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年共发现受理各类森林案件192起,破188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29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10万元。全市区划国家生态公益林44.8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14.4万亩,已实施国家森林生态补偿基金试点范围的公益林面积15万亩。工业原材料林建设去冬今春完成造林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9%。

加强生产监督,降低安全事故。2007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8起,同比减少27起,下降60.0%;死亡9人,下降53.0%。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0起,死亡8人;工矿事故2起,死亡1人;消防火灾事故6起,无人员伤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43.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46万人,非农业人口6.69万人。男性22.13万人,女性21.0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9.68万人。人口出生率6.22‰,死亡率6.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9‰。计划生育率为94.95%,出生性别比为102.94。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15821人,增长2.4%,工资总额29097.7万元,增长17.2%,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8394元,增长12.4%。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8元,增长7.0%;人均消费支出6376元,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26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4395元,增长22.3%。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69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05人。今年企业养老保险扩面1208人,其中灵活就业参保人数338人,为历年之最。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508个,参保人数9745人;失业保险扩面1780人;医疗保险扩面2762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2821人;生育保险扩面25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