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洪江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在区工委、区管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面贯彻“工业强区、民营兴区、旅游活区、人才立区、和谐稳区”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规模以上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越发明显,全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为904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59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63713万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21149万元,增长4.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12186元,同比增长15.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1:70.5:23.4。单位GDP能耗1.98(吨标准煤/万元)。 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6%,拉动经济增长1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341万元,同比增长171.2%;规模工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3万元,下降72.7%。 省“八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考核验收,14项具体考核指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本区“八件实事”全面实现预定目标。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86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95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94本,年审《再就业优惠证》6910本。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全区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38期,参加培训人数22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0人,组织技能鉴定300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300人。 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依法治区积极推进,深入开展“平安洪江”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还需进一步巩固深化提高;就业与再就业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巨大。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区粮食总产量5577吨,增长2.3%;油料产量195吨,增长8.9%;蔬菜15079吨,下降0.4%;瓜果产量3337吨,增长34.4%;水果产量6776吨,增长10.5%;肉类总产量4881吨,增长5.6%;出栏肉猪3.18万头,增长5%;出笼家禽160万羽,增长5.9%;出栏羊0.36万只,下降21.7%,禽蛋产量294吨,下降2.3%;水产品产量461吨,增长5%。 农村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0.82千公顷,增长1.2%;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3.2%。畜牧业平稳发展,2006年畜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0.9%,农、林、牧、渔业产值比例为37.2:8.6:50.9:3.3。据区农水局统计,2006年,全区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36亿元,同比增长6.7%。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32处,投入建设资金350万元,完成土石方83万方,改善恢复灌溉面积3600亩。完成造林面积0.12千公顷。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421万元,3个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完成通村、组公路22公里,建立农村客运站1个,新建农村沼气池65口,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1所,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2066万元,比上年增长38.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168万元,增长41.8%;其中轻工业产值61038万元,重工业产值9613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59002万元,同比增长44.4%,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为101.2%。全部工业增加值59778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168万元,增长23%。洪江水电站全年发电73000万千瓦时,增长7.7%,完成工业总产值24437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8794万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纱产量7730吨,增长40.7%;布3203万米,增长35.1%;人造板16740立方米,增长9.8%;纸浆48486吨,增长16%;机制纸及纸板47860吨,增长16.8%;硫酸(折100%)54413吨,增长357.4%;烧碱(折100%)51819吨,增长16.6%;日用陶瓷5318万件,增长6.1%;铁合金699吨,增长174.3%。 建筑业发展平缓。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935万元,比上年增长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回落。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04万元,比上年下降42.4%。其中城镇及以上投资21019万元,下降43.4%;农村投资2185万元,增长911.6%;其中更新改造投资15363万元,增长9.9%;房地产投资1459万元,增长18.1%。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2006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81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客运周转量290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32万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471万元,比上年增长0.4%。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21630户,增长18.2%;小灵通用户7092户;固定电话用户数22183户,新增936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9.9部/百人。互联网用户数2261户,其中ADSL宽带用户2188户。 六、贸易和招商引资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0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26259万元,住宿餐饮业8090万元,分别增长10.3%和11.9%。2006年,全区完成合同引资2166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0407万元,增长45.3%,其中市外省内实际到位资金19914万元,比上年增长62.4%;省外国内到位资金10493万元,增长47.6%;出口创汇350万美元,出国外派劳务人员60名。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7012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地方财政收入34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增速为建区以来新高。完成财政支出16369万元,增长31.8%。 金融运行平稳。2006年末,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92757万元,比年初增加6620万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79143万元,比年初增加7354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30349万元,较年初减少2081万元。 八、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