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江华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永州市江华县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2001年,在国家连续两次增加干部职工工资和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信贷等多种促进消费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市场商品销售稳中发展,增长较明显。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29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县的零售总额20771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县以下零售额19558万元,增长3.7%。分经济类型是: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6476万元,下降3.4%;集体经济零售额2310万元,增长46.4%;个体及其它经济零售额31543万元,增长11.1%。分行业:批发零售贸易业25146万元,增长5.7%;餐饮业2916万元,增长13.5%;其他行业12267万元,增长18.7%。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23718万元,增长3.8%。

2001年全县进出口总额160万美元,增长10.0%,其中出口16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2万美元,增长12.0%。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4827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完成民营客运周转量2592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4200万吨公里。年末拥有各种机动车辆15659辆,比上年增长28.8%,年末县境内公路总长838公里,其中油路128公里。

全年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2414万元,比上年增长49.8%。订销报刊杂志197.9万份,比上年下降39.8%,报刊流转额236万元,下降2.1%。年末城乡电话用户量25395户,比上年增加了3282户。其中:农话户数13826户,增加3572户,电话普及率达22.2%。移动电话、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9145户,增长37.8%;互联网用户2541户,增长122.3%。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7604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988万元,与上年持平;地方财政收入5616万元,增长6.9%。财政支出13440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支援农业生产支出105万元,增长9.5%;文教卫生支出4768万元,增长27.7%;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456万元,增长55.6%。保证了干部工资、历年老欠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维持了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和全县的社会稳定。

金融业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1154万元,比年初增加12299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644万元,增加14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4564万元,增加9850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4706万元,比年初增加5031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3575万元,比年初减少203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0592万元,增加4725万元。贷款投放趋向集中,年内工业贷款减少583万元,农业贷款新增1377万元,基本建设贷款新增1065万元。农村居民贷款难的问题有根本好转。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783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01万元,寿险保费收入1282万元,分别增长26.2%和7.2%。全年理赔案件1230件,支付保险赔付额1086万元,其中:财险赔付额194万元,人寿险赔付额892万元,分别增长27.6%和96.0%。

八、科学、教育、文化、广播

年末各类科技人员中,高级职称89人,中级职称1492人。年末全县有乡镇科技管理单位23个,科技贸易机构1个,年内登记合同572份,价值4601万元,科技专利项目1个。科技示范推广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120余期,参训人员近1万人,印发科技资料8.8万份,落实科技项目22项,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普九”成果得以巩固,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得到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有新的进步。全县共有各类学校614所,在校学生84150人。其中:高中2756人,初中20182人,职中829人,进修学校775人,小学59608人,幼儿园2837人。本年高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大、中专院校的727人,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本科181人,专科171人,中专375人。全县共有教职工3939人,其中:专任教师3382人。普通中学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982人,占86.8%,普通小学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2112人,占93.2%。全县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0%,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4.73%,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全县有乡镇文化站22个,从业人员116人,组织文艺活动90场次。图书馆总藏量3万册,公共图书馆总流通3.5万人次,全年电影放映收入39万元,放映电影6000场,观众达120万人次。

广播影视业加快发展,全县拥有有线广播电台21座,调频广播6座,电视台2座,农村有线广播覆盖率53.2%,电视覆盖率为95.5%。

九、卫生、体育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6个,中心卫生院6个。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865张,比上年增长0.8%,卫生工作人员12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43人,获得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218人。社会医疗保健进一步发展,村设置医疗点344个,拥有医生和卫生员516人。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有各种体育场286个,其中:游泳池1个,运动场283个,各种训练房2个。本年举办县以上各种运动会6次,参加人数3156人次,破县记录27人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56372人。

十、人民生活

2001年国家不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年末全县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总额8767元/人,比上年增长6.4%,其中:国有职工人均年工资8682元/人,增长7.4%;集体职工人均年工资总额10383元/人,增长6.0%。

据抽样调查,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元,比上年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1253.1元,增长3.7%。农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520.61元,比上年增加101.31元;家庭经营收入1108.5元,增加7.2元;转移性和财产性净收入119.3元,增加13.8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49.44元,增加150.37元,增长15.1%,其中:食品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占59.1%、9.7%、5.3%、11.7%、3.0%。2001年,我县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3.4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1.61平方米。

社会福利、劳动保险事业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年优抚革命伤残人员186人,烈士军属人员11622人,优抚事业支出金额67万元。社会救济对象总人数为67483人,社会困难户救济92360人次,国家定期定量救济314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5655人,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9772人,比上年增长14.7%,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4525人,增长4.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224人,增长2.3%,其中:离退休人员1637人,参加大病统筹的职工人数101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