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江永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永州市江永县统计局

200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团结拼搏,积极进取,克服困难,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十五"计划开局良好。据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4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3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3.90亿元,增长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23元。三次产业构成为41.4比21.3比37.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2.7个百分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供给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经济自主增长内在动力不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1亿元,增长9.5%。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9.33万吨,下降1.0%;烤烟2465吨,下降6.6%;油料3801吨,下降21.6%;水果6.09万吨,增长51.3%;香芋17600吨,下降5.5%。出栏肉猪29.1万头,增长2.4%;出售和自宰山羊1.84万只,增长2.2%。全年人工造林3720亩,年末有林地面积达10.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为427.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4.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经营效果显现。全县稻谷播种面积21.15万亩,比上年调减4192亩,其中早稻调减2557亩;优质稻面积10.96万亩,增加18478亩。蔬菜面积为9.85万亩,比上年增长12.2%。香柚套袋技术应用、优质烤烟开发、秸杆养牛、订单农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修复病险水库5处,水毁工程140处,渠道防渗、清淤450处,共投入工日130万个,投入资金950万元,其中自筹650万元,完成土石方120万立方米。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2万千瓦,增长3.2%。收获机械和农用运输机械呈快速增长态势。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冶金、建材、电力等支柱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1.63亿元,增长1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销率为99.1%,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锌精矿含锌量2009吨,比上年增长5.3%;电铅6477吨,增长16.0%;水泥11.94万吨,下降4.1%;白银8111千克,增长10.5%;木材3.57万立方米,增长11.9%;发电量5249.37万千瓦小时(含古宅水库发电1434.23万千瓦小时),增长89%;用电量6116万千瓦小时,增长5.2%,其中生产用电2112万千瓦小时,生活用电4004万千瓦小时。源口冶炼厂今年恢复正常生产,完成铁合金产量5442吨,实现产值1537万元。农产品加工工业取得较大进展,香柚系列化妆品已投放市场。

建筑业生产仍未走出低谷,全县共有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家,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45万元,比上年下降17.8%。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1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增长12.2%。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0.56亿元。增长3.2%;集体、私营和个人投资1.41亿元,增长15.4%。国有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353万元,增长12.8%;更新改造投资1106万元,下降4.7%;其他投资182万元,下降59.4%。

投资继续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在国有经济投资中,农业、地质水利、交通邮电、社会服务、卫生体育等行业投资0.37亿元,占66.1%。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79万元,增长11.3%;地质水利投资1314万元,增长2.7倍;社会服务业投资645万元,增长4倍;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投资327万元,增长18.1%;交通邮电投资1322万元,下降10.6%。

重点工程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古宅水库二级电站、莲花水库病险处理及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允山、夏层铺两镇的农村集贸市场已基本建成;源桃公路水毁路段及省道1862线4座半边桥的加宽改造已修复完工;乡镇移动通讯基站已全部建立,全县共有移动基站13个,其中县城3个,拥有50个载频,其中县城30个;凤凰公园开发和一中路建设正式启动;旧城改造和县城新区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建筑面积累计达到16万平方米,新区新建各类建筑面积累计达到280万平方米,新区道路硬化面积达50%以上,路灯、绿化等公共设施逐步配套。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设施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事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县拥有民用汽车1418辆,拖拉机1303台,分别比去年增长16.0%和13.2%。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2194万吨公里,公路旅客周转量40856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0%和5.6%。

邮政、通信事业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78万元,比上年增长16%。年末全县固定用户1.90万户,增长6.8%。移动电话、互联网迅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6800户,增长60.8%;互联网用户1242户,增长21.2%。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1年,在国家连续两次增加公务员工资、"两个确保"到位、降息以及扩大消费信贷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措施的作用下,我县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县的零售额1.99亿元,增长10.9%;县以下1.29亿元,增长11.0%。分行业为,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14159万元,增长11.3%;餐饮业1882万元,增长11.2%;其他行业16738万元,增长10.7%。分经济类型是,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3804万元,增长9.7%;非公有经济28975万元,增长11.1%。2001年,全县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集贸市场活跃。全年消费品市场主要商品成交额达3.22亿元。

市场物价呈小幅下降趋势。全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9.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2%。

六、财政和金融保险

财政运行平稳,全年财政总收入6508万元,增长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33万元,增长7.8%。全年财政总支出955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7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3%,保证了工资的正常发放和工作的正常运转,补发了历年欠发的工资,同时还消化历年赤字221万元。

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存贷款大幅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00亿元,比年初增加1.2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2亿元,比年初增加0.53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19亿元,比年初增加0.03亿元。贷款投放趋向集中,农业贷款8745万元,农业贷款新增1548万元。但中小企业和农村居民贷款难的问题没有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