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宁远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对制定“十一.五”规划起关键作用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各行各业取得了良好成绩,国民经济进入良性、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 一、综合 2005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9509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再创增速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733万元,同比增长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2699万元,同比增长30%,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38230万元,同比增长30.2%,建筑业增加值14469万元,同比增长29.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7665万元,同比增长11%。(以上GDP及一二三产业数据已经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所得数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18:47,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远远高于我们以往年度所推算的数据,而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819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85617万元,林业产值6370万元,牧业产值84086万元,渔业产值10056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70万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8.3%、6.9%、5.7%、9.6%、8.6%和8.9%。今年的农产品如粮食、牲猪、家禽、水果、水产品的产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全年粮食产量292804吨,同比增长5.7%;肉猪出栏81.46万头,同比增长7.2%;家禽出笼750万羽,同比增长7.9;全年收购烤烟6510吨,同比增长3.3%;水果产量59320吨,同比增长7.3%;水产品产量13393吨,同比增长8%。农业产品结构逐渐改善,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对乡镇企业发展形成良性影响,农村经济好转势头明显,据乡镇企业局数据显示,2005年共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89312万元,同比增长17.7%,乡镇企业增加值100424万元,同比增长16.2%。乡镇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89838万元,同比增长29%,实现利润15284万元,同比增长18.9%,实交税金5812万元,同比增长19.1%。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农民收入相对其它县市,尚处于较低水平,但攀升有力。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农民人平纯收入1868元,比去年增加254元,农民人均现金支出2191元,比去年增加300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71元,恩格尔系数仍高居62.6%。 三、工业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78265万元,同比增长42.3%。规模以上工业成为工业发展的强大拉力,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亿元,同比增长74.5%,规模以上工业的高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新上规模的榕达钢业有限公司、利元米业、兴农米业三个企业的拉动,这三个新上规模的企业全年实现产值2.22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如水泥、大米、胶合板、毛织服装、水力发电、钢材等,其产量较上年均有较高幅度增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完成63245万元,同比增长74.6%,主营业务收入60696万元,同比增长82.9%,利润总额1788万元,同比增长107.1%,上交增值税1347万元,同比增长82.3%。经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年完成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15002万元,同比增长29.8%。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投资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但仍然无法阻止投资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2亿元,同比增长59.7%,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1452万元,同比增长114%,在50万元以上项目中,500万元以上项目58个,完成投资62114万元,同比增长95.4%。旅游景点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投资如永福寺、舜帝陵园工程、九疑大道、玉馆湖建设等系列工程完成投资1.69亿元,小水电开发系列项目累计投资达1.06亿元,县城城市建设系列项目投资9000万元,受这些大型项目的拉动,导致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较高增速。 建筑业企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完成总产值17817万元,同比增长21.2%,完成房屋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6%,从业人员达3261人,同比增长25%。 五、国内贸易 今年的祭舜活动,拉动了贸易、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交通运输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1%。其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10014万元,同比增长14.1%;餐饮业零售额9140万元,同比增长14.9%。 六、利用内外资 据商务局统计,全年共引进外资项目9个,实际利用外资1714.5万美元,同比增长112.7%。展源造纸、成骏针织、国际大酒店、九疑水电开发等项目,由于外资的融入,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全年利用内资65568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工业利用内资27331万元,同比增长18.8%,为工业企业扩大再生产注入了活力。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2446万元,同比增长17.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580万元,同比增长19.5%,其增速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其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全县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在全省全市都处于较低水平。全年财政总支出39516万元,同比增长42.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7911万元,同比增长49%。 金融机构存贷双增,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76959万元,比年初增加4660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1354万元,比年初增加39225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5060万元,比年初增加13334万元。存贷比为264:100,存贷结构有待改善。 八、教育、卫生 2005年末,全县共有小学学校484所,小学教师2738人,小学在校学生55487人。全县中学学校46所,中学教师2430人,中学在校学生49723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53个,病床数777个,卫生技术人员1456人,其中职业医师394人。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经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78.8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1.8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3:100,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5.2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19.3%。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8411人,比上年减少437人,其中在岗职工17532人,同比减少761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6282万元,同比增长23.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541元,同比增长2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26元,比去年增加114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68元,同比增加254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