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资兴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1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克服政策性、灾害性诸多减收增支因素的影响,积极培植财源,狠抓收入征管,强化财政管理,确保了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及收支平衡。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068万元,比上年增加2268万元,增长1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500万元,上划中央"两税"6568万元,分别增长137%和108%,全市财政总支出21144万元,比上年增加3410万元,增长192%,收入质量明显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06%,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676%。 金融业运行平稳,存贷增长,银行支付能力进一步加强。2001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1986万元,比上年增加36678万元,增长198%,其中储蓄存款179360万元,比上年增加30585万元,增长206%,年末贷款余额136812万元,比上年增加18383万元,增长155%。 保险事业在竞争中保持快速增长,公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加强。2001年全市保险行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加入WTO的需要,不断拓宽保险领域,保险业务大幅度增长,全年保费收入4450万元,比上年增加681万元,增长18%,保险支出1543万元,比上年增加165万元,增长12%,保险赔付率为34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1年,全市科技工作坚持科技兴市战略,积极开展"引智引技"活动,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科技三项费用投入319万元,比上年增加92万元,增长405%,全年共实施科技项目50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5项,地级10项,市乡级32项,湘云鲫(鲤)网箱养殖规模突破了2000口,东江银鱼种群储量达800吨,"狗脑贡茶"有机茶基地1万亩,发展"猪、沼、果"生态农业示范户1000户,创兴人造板厂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4万立方米的中密度纤维板和4000立方米的竹胶板厂生产能力。可调轨距挡板项目产品打入全国14个铁路局,实现收入3000多万元,"防堵型双重管变压器油水冷却器"和"亚刚结构伸缩装置"已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并获国家专利。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01年全市各级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普及9年义务教育进展顺利,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1%,小学辍学率为011%,小学毕业升学率为985%,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103%,初中毕业率达982%,高三会考一次性合格率为8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29个,公共图馆1个,藏书12万册,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5%和986%,有线电视入户4万户,比上年增加5300户,增长153%,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达到26%。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年末拥有卫生机构72个,其中医院45个,门诊部所27个,卫生机构人员1830人,比上年增加13人,卫生技术人员1552人,比上年增加9人,每万人拥有医护人员31人,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加强,病疫防治、妇幼保健、药品检验、食品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等工作取得新成绩。2000年,通过卫生组织检查验收获省级文明卫生城市。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各部门都有所发展,全民体育竞技活动全面展开,全年举办市级体育比赛11次,青少年锻炼达标22521人,等级运动员发展12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运会上我市运动员王海夺得男子500米皮艇银牌,男子1000米皮艇铜牌,实现了郴州市在历届运动会上零的突破;在湖南省青少年运动会上,市一中三名学生夺得一金、一银、一铜。全民健身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市乡先后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赛、扑克赛等140多次,"腰鼓队"、"扇舞队"、"太极拳(剑)队"、"健身球队"、"健身健美操"不断发展壮大。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环保系统共有职工55人,环境监测站1个,坚持一手抓硬环境的改善,一手抓软环境的改善,在市区街道继续实行"门前五包",广泛开展"争当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单位,共创文明城市"活动,环境管理,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等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工业废水处理率达99%,工业废气处理率97%,工业固定废物综合利用率60%。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1年,全市坚持以实施"东进战略"为主线,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核心,强化管理,净化环境,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出生人口2802人,年末总人口361703人,其中农业人口235083人,占总人口的65%,非农业人口126620人,占总人口的35%,人口出生率为77‰,全年死亡人口1497人,死亡率为41‰,全年净减人口1292人(主要原因是水电八局职工户口迁出)。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1年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3024元,比上年增加177元,增长62%,其中移民人平可支配收入2328元,增长78%,人平住房面积由上年的4622平方米上升到463平方米,彩电、电冰箱、VCD、手机逐步进入农户家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3元,比上年增加545元,增长9%,人平消费支出4600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长54%,消费结构不断改善,食品消费减少,居住、娱乐、旅游消费增加,恩格尔系数下降11个百分点。人平住房面积由上年的183平方米上升到1835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