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永定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市场物价稳中略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7%,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101.8%、服务价格指数106.6%。 七、旅游和对外经济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38万人次,增长6.2%。其中境外游客7.8万人次,与上年持平。实现旅游总收入4.7亿元,增长9.3%。其中门票收入2100万元,与上年持平。重点景区茅岩河实现旅游收入1174万元。天门山景区建设加快,茅岩河漂流回程公路竣工。 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取得新成绩。全区有三资企业16家,营业收入9500万元,创利税520万元。其中本年新批三资企业2家(天正置业有限公司和乾丰实业有限公司),合同利用外资65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02万美元。利用内资取得新展,引进区外资金2.1亿元。完成外贸出口供货额3063.2万元,创汇25.93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23071万元,财政总支出20411万元,分别增长50.1%、31.1%。其中本级财政收入6756万元,同口径增长11.9%;本级财政支出19860万元,增长32.2%。 九、科教文卫体事业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使用宽带信息数字网与全国科技联网,整理、搜集科技信息。葛根素提取纯化新工艺通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速溶葛根粉项目研制开发取得进展。建立茅岩莓原料基地200多亩、大庸菊花芯柚保护基地22亩。完成20个科技项目审批和申报工作。科普力度加大,送科技下乡活动经常开展,创建“湖南省科普示范城区”卓有成效。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迅速,科技示范户队伍日益壮大。全区有省级科技示范户19户,市级80户,区级952户,省市级科普示范基地10个,市、区“民营科技示范企业”4家。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区有小学191所,在校学生35593人;普通中学37所,在校学生25906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学生2672人。小学生入学率99.8%,初中入学率90.1%,分别提高1个、2.1个百分点。普通高校在我区招生704人,录取率70%。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旅游职业学校综合楼、澧滨小学科技楼基本完工,张家界一中教学综合楼、天门中学二期工程加紧建设。学校争创品牌意识增强,张家界一中积极创建全国千强重点高中、旅游职业学校争创全国重点职业学校,天门中学争创全省重点中学。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城区开展了春节文化体育活动周。阳戏剧团送戏下乡受到农村观众的热烈欢迎。组织了庆“五一”、“七一”文艺表演。我区参加全市青年歌手大奖赛并荣获一等奖,代表我市参加全省比赛荣获三等奖。民族文化挖掘整理工作加强,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烈士陵园、紫舞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 广播电视事业稳定发展。有线电视发展迅速。全区卫星地面接收站7000余座,其中家用6800余座。村级有线电视站197座,比上年增加12座。有线电视用户3万余户,增加6000余户。有线电视网络达630公里,增加60公里。有线电视覆盖率达31%,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83.2%。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进步。全面推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参加公开集中招标采购的药品22批次750种。各医疗机构先后三次对300多种药品进行了降价。卫生执法工作力度加大,医疗卫生秩序、医疗服务市场得到整顿规范。免疫工作稳步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启动,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加强灾后疫病防治工作。全年诊治病人30.96万人次。 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体育竞赛成绩斐然。相继举办了城区春节趣味体育活动周、“五一”职工运动会、首届私营经济运动会、“欣业杯”第六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我区运动健儿在“省九运会”上夺得2枚铜牌。在“省民运会”上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和团体总分第五名。在“市二运会”上获得金牌35枚、银牌32枚、铜牌19枚和团体总分第二名以及体育道德风尚奖。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大力开展,城区和景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取缔了城区23座燃煤大灶和21座燃煤锅炉,关闭了10座石灰窑,整治城区噪声污染38处,城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Ⅱ级标准,澧水河水质保持在Ⅲ类标准以上。城区区域噪声平均值55.8分贝,下降0.1分贝。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区年末总人口为417995人,增加217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8110人,占25.86%;少数民族人口324494人,占77.63%。全区人口出生率为9.61‰、死亡率为4.73‰、自然增长率为4.89‰。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23元,增长9%。其中工薪收入增长5.2%;经营净收入增长3.6%;财产性收入增长31%;转移性收入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4427.8元,增长0.8%。其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居住支出分别增长6.7%、15.2%、37.9%、4.7%、86.9%;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分别下降22.4%、33.5%、81.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8元,增长0.3%。其中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增长13%、93.9%;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下降0.8%、17.7%。农民人均纯收入2128元,增长1.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63元,增长2.8%。除食品、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增长外,其他消费支出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87%。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0.34平方米。 十二、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7783人,劳动报酬总额18292.5万元,增长9.6%。其中国有经济单位12311人,劳动报酬总额14360万元,增长10.4%;城镇集体单位1833人,劳动报酬总额1277.9万元,下降15.7%;其他经济单位3639人,报酬总额2654.5万元,增长22.6%。国企下岗职工3594人,国企失业职工259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128人。 全区264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11135人、离退休职工3311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209家单位10879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5518人参加了失业保险,领取失业保险金61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690人。 (注: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