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汉寿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常德市汉寿县统计局

2001年,全县围绕"突出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增强综合实力"的总体思路,真抓实干,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5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12.44亿元,增长15.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1.2:20.7:38.1。

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下降。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2%。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42.6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8.88万人,第二产业2.65万人,第三产业11.07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农业总产值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种植业产值9.22亿元,增长2.8%,林业产值0.26亿元,减少2.2%,牧业产值4.68亿元,增长8.4%,渔业产值3.88亿元,增长6.9%。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4%,比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81.92万亩,比上年减少3.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4.51万亩,减少10.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5.47万亩,增长5.5%。蔬菜播种面积16.95万亩,增长7.7%,药材750亩,增加580亩,花卉苗木150亩。

粮食产量35.15万吨,减少9.9%;油料2.90万吨,减少0.4%,其中油菜籽2.68万吨,增长0.5%;棉花6232吨,增长29.5%;麻类6310吨,增长23.6%;甘蔗2.09万吨,增长5.7%;蔬菜24.54万吨,增长10.7%;湘(肉)莲1503吨,增长119.1%,菱角1529吨,增加1348吨,荸荠858吨,增长128.2%;茶叶1442吨,减少4.0%;水果1.37万吨,增长18.1%,出栏肉猪42.36万头,增长5.1%;出栏肉牛5273头,增长35.9%;肉用羊1.6万头,增长39.1%,出笼家禽551万羽,增长31.2%,禽蛋产量1.60万吨,增长11.1%;水产品总量3.93万吨,增长1.8%,其中鱼类3.44万吨,增长4.2%,鳖产量770吨(含稚鳖),增长2.6%。

全年植树造林4944亩,迹地更新2133亩,零星植树137万株,增长3.8%。油茶籽产量1683吨,减少23.5%。

乡镇企业发展力度加大。年末乡企个数2.58万个,增长3.6%,年末从业人员7.22万人,实现增加值11.75亿元,其中个体4.73亿元。以黑杨加工、棉麻加工、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铸造、建筑材料为龙头的乡企集团正逐步形成。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7.43亿元,增长22.5%,规模以下工业完成10.37亿元,增长4.1%。在41家规模以上(限额口径)工业中,中型工业完成1.63亿元,增长16.5%,占21.9%,其中国有工业0.58亿元,增长17.2%,国有控股工业完成2.15亿元,增长37.7%,农村工业2.36亿元,增长14.9%,轻工业完成5.39亿元,增长30.5%;重工业完成2.04亿元,增长6.8%。按构成分:①国有工业完成2.15亿元,占28.9%,增长37.7%,其中县属工业完成1.60亿元,增长20.0%;②集体工业完成1.60亿元,占21.5%,增长28.6%,其中乡办工业0.89亿元,增长35.3%;③股份合作工业完成0.26亿元,占3.5%,减少6.7%;④股份制工业完成1.49亿元,占20.1%,增长24.8%;⑤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经济完成0.38亿元,占5.1%,减少7.5%;⑥其它经济完成1.55亿元,占20.9%,增长11.5%。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实现限额口径工业销售产值7.40亿元,增长14.7%。产销率99.7%,其中大中型工业产销率100.9%,国有工业产销率104.1%,国有控股工业104.1%,农村工业97.0%,轻工业99.6%,重工业99.9%。41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76亿元,增长9.2%,销售税金及附加388.3万元,产品销售利润3221.7万元,增长18.6%。利润总额1113.1万元,增长近4倍。在26家独立核算工业中,企业盈利企业19个,盈利额2531.8万元,增长66.2%。亏损企业7个,亏损额305.6万元,减亏767.7万元。销售收入过千万的企业有15家。

建筑业生产有所增长。全县建筑业完成产值2.4亿元,实现利润1280万元,施工面积39.6万平方米,竣工16万平方米,工程报建率99%,优良率30.5%,招投标率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0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国有投资9948万元,增长22.4%,集体投资3875万元,增长4.6%,个体投资2.72亿元,增长5.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43万元,增长20.8%,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1071万元,增长20.8%。全年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基建项目有30个,其中新开工19个,实际完成投资9928万元,增长36.0%,更新改造项目5个,完成投资1566万元。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3%,,7至15岁残儿入学率达99.5%,小学升初中比率98.3%,初中毕业率96.9%.全县有6所学校成为"省园林单位",4所学校成为"市绿色学校",20所学校被认定为县级特色学校。有135名教师获县级奖励,《县域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课题获市一等奖,有137名学生获奥赛奖,其中有45名小学生获国家级奖。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98.5%,初三毕业会考合格率达81%,优秀率达32%。

参加市三运会获金牌94枚,居全市第一。高考录取新生898人,其中本科508人。职教招收新生708人,增长18.0%,毕业生就业率达97%。高教自考毕业143人,其中本科87人,专科56人。

全年培训教师3235人,其中小学教师703人,初中教师459人,普话培训572人,计算机培训459人,多媒体培训42人,新教材培训960人,幼师培训40人。全年办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撤除村小47所,村小已调整为338所。分流教师365名,公开招聘大中专师范毕业生80名。

教育基础设施强化。县一中高标准教学楼、宿舍楼师生食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县二中教学楼、科教楼相继建成,全县校舍D级危房整改2.66万平方米(其中新建1.02万平方米),新建多媒体教室5个,新建语音室3个,乡镇中学语音普及率达80%,新建电脑室32个,添置电脑1010台,县一中投资200万元建起了校园网工程。

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申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9项,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3项,省级3项,争取配套资金210万元,取得国际领先成果2项(茄尼醇、龟鳖单体养殖),省内高新技术产品1项,申报专利3件。申报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2个,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项目1项,产值1200万元,利润200万元,上交税金100万元。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38家,其中今年新成立3家。新设地震预报点5个,开展宣传20多次。确定省级科技示范户10户,市级50户。欧美黑杨深加工,水性漆生产,芒获类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已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随着茄尼醇、低温水性漆,纳米导电涂料、纳米石英砂、康普制药等项目的实施,科技产业大步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