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武陵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按照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同心协力,开拓创新,狠抓经济建设,大力实施工业优先、民营主体、对外开放和农业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据初步统计,武陵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62904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790万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79265万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146849万元,增长12.1%。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由上年的9.02%、28.34%和62.64%调整为5.4%、43.9%和50.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4.7∶27.7∶57.6调整为14.0∶30.1∶55.9。 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仍然不优;企业规模偏小,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社会保障压力较大。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继续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彻底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及时发放到位,农民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8833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养殖业产值30054万元,增长8.7%。粮食播种面积8020公顷,比上年增加1250公顷,粮食总产量4.4万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 农村经济更加活跃。全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312903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非农产值254070万元,比上年增长49.9%,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81.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农村中各产业之间的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贺童、金丹酱板鸭加工企业和吉庆松花皮蛋加工企业,以及新康农富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农民自发形成的流通组织大量涌现,农村发展日新月异。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水利建设投入加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开工水利工程项目205个,投入资金4259万元,投工138.18万个,完成土石方117.05万立方米。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功率14.54万千瓦时,农村用电量2776万千万时,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3430吨。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强劲增长,对经济的拉动力显著增强。坚持工业兴区战略,突出支柱产业发展,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化解企业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工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10197万元,比上年增长45.4%。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迅猛,41家规模企业共完成产值64446万元,比上年增长35.2%,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产销率达10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增加值1652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1%,占GDP的比重达6.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有所提高,41家规模企业实现利税1091万元,比上年增加409万元,增长60%。工业新区新引进企业3家,入园企业总数达21家,共创产值4578万元,为上年的2.25倍,入库税金138万元,比上年增长17.9%。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上升,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区属建筑企业完成产值70268万元,比上年增长22.1%,实现税金2309.7万元,比上年增长29%,实现利润144.4万元,比上年减少168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627万元,同比增长20%,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159万元,同比增长40.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68万元,比上年下降30.1%。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投资过1000万的项目7个,其中工业项目2个,三产项目5个,投资过5000万的项目1个。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7602万元,比上年增长24.8%。 四、内贸、外经、市场物价 消费持续升温。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品味的提升,市场开发建设加快,就业环境的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明显增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208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47112万元,比上年增长17.1%,餐饮业17096万元,比上年增长18.4%。 外经外贸取得新的成绩,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全年新批“三资”企业2家,合同利用外资650.76万元,比上年减少60.9%,实际到位外资1205万美元,比上年减少2.6%,出口创汇434万美元,比上年减少23.5%。全年引进市外资金96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3.4%。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1%,比上年上涨3.1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5.4%,比上年上涨5.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3%,比上年上涨2.3百分点。 五、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科技兴区步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强。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4项,其中市级以上5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项,申报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取得国家专利8项,审定区级科进步奖励8项。 教育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顺利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全面落实,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年未有普通高中1所,即新办三闾实验学校,初级中学9所,其中郊区6所;小学51所,其中郊区35所;高中在校学生248人,初中在校学生6469人,小学在校学生27894人,初中入学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生巩固率达100%,全区现有幼儿园67所,在园儿童8542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结业学生278人。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学历以上比重为68.2%,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专科学历以上比重为98.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进一步调整,信息技术教育抓紧实施,全区中小学校拥有计算机2083台,拥有图书66.7万册。 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未有医疗机构65个,共有病床280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914人,“五苗”全程接种率达96.19%,全年乙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70.19/10万以内,农村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99.16%,城市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99.99%,食品卫生合格率达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