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岳阳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岳阳市岳阳县统计局

200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胆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聚精会神地发展经济,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竞相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产业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社会就业压力较大。

一、综合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主要经济指标。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7.19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3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9.21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2.35亿元,增长13.3%。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43∶24.4∶32.6变化为42∶24.7∶33.3,二、三产业逐步上升,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城市化进程有所加快。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发展迅速。200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8.03%,其中农业产值12.28亿元,增长8.96%;林业产值0.43亿元,增长29.85%;牧业产值9.05亿元,增长6.36%;渔业

产值1.91亿元,增长7.59%。

其中出栏猪110.23万头,比上年100.47万头增长9.71%。

农业板块格局初步形成,农业结构明显调优。全县调整面积达15.6万亩,初步形成了麻塘花卉苗木、中洲水生蔬菜、长湖西瓜、张谷英竹木加工、毛田土鸡、杨林马铃薯等“一乡一品”的地方特色;新墙清水村时鲜蔬菜基地、柏祥牲猪示范区、筻口芦笋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

三、工业

工业发展走出低谷,经济质量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先后投入达10065万元,完成总产值6.6亿元,增长37.1%,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一。工业企业改革完成了攻坚冲刺任务,全县1021家集体企业共完成改制986家,占96.5%,县机械厂是县直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的最后一家。

2001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3亿元,比上年18.5亿元增长14.9%,其中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1.33亿元,同比减少1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3.78亿元,比上年2.64亿元增长37.1%。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事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2001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742.31公里。岳荣新公路按高等级公路标准建设,一期工程岳荣段完成了县域境内18公里路基建设;1834线境内建设迅速,交通运输滞后的现状逐步缓解。2001年全县货运周转量20693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45389万人公里,货运量4664万吨。

邮电事业快速发展。2001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640.9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904.6万元。电话、移动通讯高速发展,全县已通话乡镇23个,已通话行政村638个,因特网注册拨号用户10470户,局用交换机容量92978门。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趋向合理化。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176万元,比上年同期60588万元增长5.92%。其中国有投资26736万元,同比增长5.72%;集体投资2780万元,同比减少28.35%;个体投资33500万元,同比增长15.04%;其他投资完成1160万元,同比增长16%。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1年新上项目、争取项目创历史之最,共争得大小项目120多个,资金3亿多元,其中县级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500万元以上项目8个。岳荣新公路一期工程完毕;中洲大堤完成投资3400万元;城市防洪主体工程完毕;县城拓改的长风路已完成规划设计及征地拆迁、路基平整;工业园完成选址,9634整体搬迁完毕;电网改造投入6400万元改造小水电,并整体移交大电网;张谷英民俗文化村建设迅速。同时,水利、交通、通讯等面上工程全面启动,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市场活跃,200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7600万元,同比增加13700万元,增长11.1%,其中,国有经济零售总额完成7119万元,同比下降11.1%,非公有制经济零售总额完成130481万元,同比增长12.3%。个体市场进一步规范、壮大。

市场物价稳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上涨一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实现亿元目标,经济总量明显增大。通过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全县九大重点财源项目完成税收3203.9万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0018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5%,比上年增长17.7%。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507万元,同比增长14%,工商各税完成4150.2万元,同比增长24.6%。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信贷结构调整合理,存贷款稳定增加,金融正常运转。全县200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6238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321.7万元,各项存款余额13399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7897万元;城乡储蓄存款114018.6万元,增加10952.6万元。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财产保险收入586.2万元,比上年增长10.6%,理赔324.1万元;完成人寿保险收入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5.4%,人寿保险支出501.3万元。

八、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发展势头较强。2001年围绕调整抓科普,推广成果促转化,突出重点建基地,服务中心抓扶贫,全年共安排科技计划16项,其中科研3项、星火5项、火炬1项、推广7项,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1年共有普通中学57所,通过调整教育布局减少初中学校2所。初中在校学生49723人,比上年增长8.2%。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毕业升学率100%。师资力量显著增强,共有高教70人,中级职称2397人,其中小教高级1318人。全年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1110人,同比增长4.9%。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1年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电影院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1个,图书馆1个。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医药市场整顿力度加大,医疗行业行为得到规范。通过医药市场整顿,2001年全县共有医疗机构34个,各类医务人员1686人,比上年增加161人。全年检

查血吸虫病人6.02万人,比上年增加32%,化疗人数2.448万人,比上年增加33%,灭钉螺面积1.56万亩。

体育取得较好成绩。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民健康意识加强。2001年全县举办较大型运动会14次,参加人数3458人,比上年增长54.8%。中小学生达标人数95162人,公益性体育设施有运动场36个,射击场1个,训练房1栋,门球场32个,篮球场371个,排球场5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