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汨罗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岳阳市汨罗市统计局

汨罗市统计局

2004年3月10日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依托两市三路,大力推进‘五化’,进军全省‘十强’,再创汨罗辉煌”这一目标,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民营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多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  合

经济增长加快,内在活力增强。2003年全市实现GDP46.8亿元,增长11.8%。人均GDP7370元,比上年人均增加639元,同比增长9.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13.0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1.46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12.31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7.9:45.8:26.3,与上年相比,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3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

“三化”进程取得新的进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2003年末,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超过4%,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化进程取得新进展,全部工业增加值18.36亿元,增长16.7%,比GDP增幅快4.9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达到31.1%,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就业能力增强。2003年通过多种渠道,安置再就业人员4174人,年末尚有下岗职工6683人,比年初减少562人,其中年内新增下岗人员27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

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还不合理,制造业整体实力较弱;能源紧缺的矛盾较为突出;农村和农业投资不足;农民收入增长较缓;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4.97万吨,减少0.1%;棉花0.07万吨,与上年持平;油料0.77万吨,减少2.5%;烤烟283吨,与上年持平;蔬菜26.70万吨,增长8.4%;水果6621吨,增长5.0%;出栏肉猪143.2万头,增长3.6%;出栏牛2.18万头,增长21.1%;水产品产量2.25万吨,增长14.8%。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3.1万亩,比上年减少0.8%,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9.5%。稻谷播种面积66.4万亩,比上年减少1.6%,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为33.3%,比上年高4.4个百分点;油料播种面积8.1万亩,减少2.4%;棉花0.5万亩,与上年持平;烟叶播种面积0.2万亩,比上年减少50%;蔬菜播种面积14.5万亩,增长5.8%。畜牧业稳步发展,2003年畜牧业增加值增长4.2%,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53.2%。农、林、牧、渔比例为39.7:1.5:47.2:11.6。2003年乡镇企业继续被评为全省十强先进县(市)。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全市开工各类水利工程8000处,投入资金6500万元,完成土石方486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7.0万千瓦,增长14.5%。全年人工造林3.45千公顷,幼林抚育6.01千公顷,封山育林7.07千公顷。全年生产木材2.4万立方米,生产竹林19.3万株,森林覆盖率为41.8%。

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2003年共投入扶贫资金380万元,年内又有0.2万人解决温饱和越过最低收入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3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37.5%;重工业增加值4.9亿元,增长36.1%。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57.9%。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发电量486.8万千瓦小时,增长59.6%;自来水生产量525.3万吨,增长7.4%;家具6.7万件,增长105.7%;机制纸2.1万吨,增长59.1%;氮肥13.0万吨,增长56.2%;铝材2220吨,增长21.6%;水泵1107台,增长1.7%。

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8.6亿元,增长38.9%;产品销售率为99.8%,比上年高0.6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2003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增长26.6%。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1家,实现利润5445万元,增长1.84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8.3万平方米,增长1.44倍;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8.0万平方米,增长10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增长73.6%。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10.1亿元,增长115.8%。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其他投资增长最快,完成5672万元;其次是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分别完成4.1亿元和0.3亿元,增长2.18倍和1.84倍。

投资方向偏重于更新改造、房地产和其他投资。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比重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房地产投资和其他投资比重分别上升了12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启动加快。全年非国有投资额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6.1%。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持续发展。2003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94.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5%。其中铁路运输17.5万吨公里,与上年持平;公路运输107.0万吨公里,增长21.6%;水上运输70.0万吨公里,增长6.1%。旅客发运量656.5万人,增长5.3%。其中:铁路89.5万人,增长0.3%;公路337.0万人,增长5.6%;水运230.0万人,增长7.0%。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5478万元,增长34.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6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713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6%、32.9%。固定电话用户10.4万户,增长23.8%;移动电话用户9.4万户,增长11.9%。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增长10.7%。其中市区5.7亿元,增长9.6%;农村5.7亿元,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额10.0亿元,增长7.6%;餐饮业1.0亿元,增长66.7%;其他行业0.4亿元,增长8.6%。兴罗门市场、汨罗大市场、万达广场等成为商品交易市场的主体,天恒量贩等连锁超市显示出巨大活力。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5家,商品销售总额3.3亿元,增长13.8%。

市场物价略有回升。全市消费品价格总指数101.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0.94%,衣着类价格下降0.9%,日用品类价格上涨1.5%,书报、杂志类价格上涨15.4%,医药类价格下降2.4%,燃料类价格上涨0.3%,服务类项目价格下降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