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汨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事业 交通运输稳步增长。2007年,全市公路总里程1693.9公里,其中等公路884.8公里。全市全社会客运周转量15841.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6%;货运周转量3118.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公路客运量290.0万人,客运周转量15756.2万人公里;铁路旅客发运量85.4万人,货运发送量17.2吨;航运货运量20.0万吨,航运周转量2030.0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1.0%。年末全市各类通信用户总量32.2万户,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固定电话11.3万户,比上年净增0.6万户,小灵通用户总量发展到1.5万户,比上年净增0.2万户;移动电话14.5万户,比上年净增3.8万户;联通电话3.8万户,比上年净增0.6万户;宽带上网用户1.1万户,比上年净增0.4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国内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城乡市场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分城乡看,县城市场零售额9.9亿元,增长21.1%;农村零售额8.9亿元,增长16.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他0.1亿元,比上年减少5.9%。天恒等超市积极开展连锁经营,消费市场日趋活跃。 招商引资成效较好。2007年,全市共引进域外各类项目99个,总投资规模达46.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7.3亿元。其中引进国内省外项目77个,总投资规模41.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4亿元;省内本市以外项目16个,合同外资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4亿元;引进外资项目6个,合同引资3500万美元,实际到位1177万美元。全市引进的99个项目中,引进工业、农业生产项目74个,到位资金12.3亿元;引进社会发展项目19个,到位资金4.6亿元;引进基础设施项目5个,到位资金0.3亿元;引进产权转让项目1个,到位资金1120.0万元。 引用外资取得重大突破。中天集团在境外成立了中国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并成功在新加坡上市,共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利用外资687万美元。香港客商投资4800万港元新增再生胶生产项目。长乐镇引进外资2000万美元,成立了汨罗市银密保险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七、旅游和城市建设 旅游事业发展速度。2007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国家旅游局启动的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利用荒山、水库、塘坝,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中心,现已有40多家农家乐休闲山庄。全市接待国内旅游客62.3万人次,增长7.8%;实现旅游总收入7126.0万元,增长10.2%。 城市建设明显加快。全市城市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15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3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5.0%,绿化覆盖率40.6%,用水普及率90.0%,燃气普及率90.0%,生活垃圾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28.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1180万元,比上年增长4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685万元、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2320万元、上划所得税收入2175万元,分别增长36.9%、63.1%、40.1%。全市一般预算支出89988万元,增长58.8%,科技、医疗卫生、环保及城乡社区、农林水、工商金融等事务支出有所增长。 金融存贷稳健运行。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8%,其中企业存款4.5亿元、储蓄存款29.8亿元,分别增长18.4%和18.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5亿元,增长1.9%,其中短期贷款14.1亿元,与去年持平;中长期贷款2.5亿元,增长25%。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全市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11135万元,比上年增长46.8%,其中财产保险1766万元、人身保险9369万元;保险业务支出249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财产保险1070万元、人身保险1421万元。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市科研机构39所,其中市直科研机构5所、民办科研机构13所、厂办科研机构21所。全年研究与开发科技计划项目36个,其中省级计划项目5个、地(市)级计划项目5个、县(市)计划项目26个。全年专利申请数42件,专利授权40项,专利实施26项。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00所。教职员工5916人,专任教师5266人,年末在校学生84465人。其中:职业高中12所,在校学生11742人;普通高中6所,在校学生11265人;初中38所,在校学生24357人;小学143所,在校学生3682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73人。2007年,我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9%。全市“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秋季入学,初中辍学率首次控制在万分之五之内。初中毕业生有9525人报考了职业学校,录取人数4477人,普职招生比稳定在1:1。高考再创佳绩。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1580人;音体美特色专业520人参考,二本上级268人,上线率51.5%,职高对口专业上二本线人数65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为96.7%和98.0%。据统计全年广播电视台新开有线用户1450户,城区实际有线用户一举突破20000户。逐步完善了全市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方案,采取有线网络联网和无线覆盖同步推进的方式实施“村村通”工程。有46个自然村建立了微波机站,发展用户服务2200多户。 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预防保健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城乡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2007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6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28个,实有床位963张,卫生技术人员1550人。全市孕产妇人数5693人,孕妇死亡率为35.28/10万,婴儿死亡率为6.35‰,新生儿出生人数5671人。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1%,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金459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红红火火。2007年组织12支龙舟队参加了中国岳阳汨罗江龙舟节龙舟赛,并取得可喜成绩。加强了全民健身的宣传,市区体育锻炼人口达35%以上。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5.2万人,比上年增加6千人。全年出生人口6570人,出生率为10.1‰,比上年下降1.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9‰,上升0.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2‰,比上年下降2.3个千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