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大祥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邵阳市大祥区统计局

200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共同努力,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绩。国民经济保持了近年来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目标圆满实现,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核实,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4.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19.39亿元,增长12.8%。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为7.4:37.2:55.4。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722万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农业增加值11415.8万元,增长2.6%;林业增加值335.1万元,下降5.5%;牧业增加值10373.9万元,增长8.4%;渔业增加值958.3元,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639.1万元,增长4.4%。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市场价格导向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粮食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明显上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87千公顷,增长0.13%;油料播种面积1.3千公顷,下降0.23%;蔬菜播种面积1.22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粮食产量54918吨,比上年增产1230吨,增长0.23%,创历史新高。其中水稻产量47294吨,增长4.5%;玉米产量3209吨;高粱产量20吨;大豆产量1350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226吨,增长3.9%;蔬菜产量30616吨,增长2.0%;瓜果产量14022吨,增长1.4%。

林业生产有一定发展。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在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牵动了全区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肉类总产量14689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10656吨,增长1.1%;牛肉产量637吨,增长4.6%;羊肉产量96吨,增幅4.3%;禽肉产量3120吨,增长8.7%;禽蛋产量208吨,增长42.5%。全年生猪存栏8.54万头,增长1.9%;山羊0.89万只,增长3.5%;家禽存笼89万羽,增长4.7%。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淡水鱼产量1917吨,增长5%。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口径完成工业总产值1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7家,完成增加值2.22亿元,比上年增长36.88%。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0%,比上年提高二个百分点。

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59亿元,比上年增长44.42%;实现利税3028万元,增长33%。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房地产开发业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开发企业6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3亿元,比上年增长59.1%。按城乡分,城镇完成投资6.45亿元,增长63.2%;农村完成投资1.48亿元,增长40.9%。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

六、国内外贸易

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79338万元,其中,完成商品批发额3250万元,增长52.4%;完成商品零售额66152万元,增长1.2%。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8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6.4%。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据招商部门统计,全年实际利用内资99570万元,比上年增长67.5%;实际利用外资608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达1824万美元,增幅102%;出口额达1747万美元,增长93%。

七、财政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国税、地税总收入2.8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2198万元,增长22.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96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亿元,增长41.67%。其中,用于基本建设支出1793万元;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支出624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2859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631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3387万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49所(不含幼儿园)。其中,普通中学6所,小学43所,在校学生2.26万人,其中普通中学0.42万人,小学1.84万人,普通中学招生0.16万人,小学招生0.26万人;普通中学毕业生0.1万人,小学毕业生0.25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止全区卫生机构共设130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充实到200张。

文化体育事业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社区体育健身条件日益完善。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为307841人,比上年末增加5242人。其中,农业人口124568人,非农业人口183273人。人口出生率14.4‰,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9‰。

城乡居民收入均有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42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人均纯收入4799元,比上年增长15%。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6年新增就业人数为3378人,同比增长12.6%;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7776人,基金收缴率连续保持在100%,1754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也达到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728人,新增加604人,增长2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928人,增长0.3%。全区共有城镇居民16646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发放低保金1218万元。社会生活秩序得到进一步稳定。

注: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