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山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衡阳市衡山县统计局

2002年,是“十五”计划继续推行的一年,也是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进“三化”进程为着力点,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顺利完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全县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现了与时俱进的良好局面。据测算,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1.0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544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64108万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78534万元,增长11.5%。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2:31:37。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弱势群体收入增长缓慢;

工业企业规模偏小,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财政支大于收,财源缺少新的渠道,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社会、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狠抓农村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卓有成效地发展席草、衡山黄鸡、园艺花卉、精品果蔬四大优势产业。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562万元,比上年增长5.3%。农产品商品产值58595万元,商品率55.5%。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粮食总产量因播种面积调减有所下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28.56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6.43万吨,减少14.2%,油料3084吨,增长28.8%,茶叶245吨,增长2.9%,果用瓜11553吨,增长21.1%,水果24132吨,增长88.6%,席草16790吨,增长14.2%。全年出栏生猪53.91万头,比上年略减1.3%。出笼家禽812万羽(衡山黄鸡快速发展促使家禽养殖迅猛增长),比上年增长1.2倍。草食动物饲养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出栏牛0.18万头,羊0.66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22.2%。水产养殖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9300吨,增长4.4%。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油茶籽产量3220吨,增长7.3%,木材采伐量0.7万立方米,增长2.9%。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农林牧渔种养结构继续得到改善。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5%下降到34.6%,畜牧水产业比重由上年的47.5%上升到54.1%。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2002年全县农用机械19885台,总动力18.05万千瓦,增长2.1%。农用载重汽车712辆,总动力7.36万千瓦,增长5.1%。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54万千瓦,增长5.4%。农村电网改造进展顺利,截止2002年底,全县已有182个村顺利完成电网改造。农业开发继续取得较好成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圆满通过上级验收,“八里中低产田项目改造区”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全年用于农业开发资金达900余万元。

工业

2002年,我县工业经济效益提升,生产快速增长。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两个置换”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长,县属企业效益回升,各项经济指标均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42亿元,其中县属国有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企业完成产值3.01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4.62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3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21.6%。全部工业上交税金1323.2万元,比上年增长36.4%。企业加大了技改投入,全年完成技改投资5785万元,比上年增长23.9%。高新技术产品创产值4133.6万元,比上年增长36.1%。国有、集体企业“两买两退”面达39%,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0.1%,盈利企业利润总额304.5万元,增长30.1%;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03.0万元,减亏356.2万元;上交税金689.2万元,增长16.5%。

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年内顺利完成对天马化工厂、水泥厂、瓷泥矿永明工区等7家企业的资产拍卖、资产量化工作;对印刷厂、缸套厂、工业瓷厂的破产清算工作;其他国有集体企业也相继进入了改制准备阶段。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169万元,增长20.6%。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6568万元,增长85.8%,集体单位完成投资4684万元,增长0.3%,城乡居民完成投资32917万元,增长5.1%。由于几个大的工程项目尚未竣工,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0416万元,下降10.4%,全年房屋竣工面积68.24万平方米,下降6.6%。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县城防洪堤三期工程接近尾声;先农安居小区、衡山大道、金龙大道、沿江路建设全面铺开;长青等金角银边小城镇建设也日臻完善。

2002年,全县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业企业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9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91亿元。

运输邮电通讯

运输邮电通讯事业继续快速发展。2002年末,全县拥有大小货车536辆/1691吨,大小客车252辆,2182个客位。其他机动车145辆。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37357户,比上年增长992户,增长2.7%。移动电话用户25400户,增长34.57%。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迅速发展,宽带网络用户700户,窄带网络用户400户。

商业和开放型经济

2002年,我县消费市场平稳,集市贸易成交活跃。2002年全县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41万元,增长7.1%。实现县的零售额24711万元,比上年增长6.9%;县以下的零售额24130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35551万元,比上年增长2.5%。消费市场货源充裕、物价平稳。大型商(市)场逐步成为商品交易市场的主体,生源百货、九福祥百货、步步高服饰等一批现代超级自选商场在行业中崭露头角,优势明显。建材、家电、通讯、交通工具一条街的格局业已形成,购物更为方便、快捷。

开放型经济工作取得历史最好佳绩。全年审批涉及工、农、商等行业项目的外资企业11个,合同利用外资1878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774万美元。三资企业上交税金509万元,自营出口创汇11.43万美元,境外劳务输出60人。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商品市场繁荣和各行各业的发展,为我县经济增长增加了新的亮点。

财政金融保险

2002年,我县加强财源培植,强化税收征管,严格预算外资金管理,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095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47万元,同口径增长11.0%。地方财政支出14230万元,增长53.1%。金融形势平稳。2002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33285万元,比上年增长11.04%,各项贷款余额774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平安保险落户衡山。人保、财保、平保三家保险企业2002年累计完成保险业务收入3073.6万元,比上年增长74.2%。其中,财产险592.6万元,人身险248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