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雨湖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湘潭市雨湖区统计局

200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下一心,开拓进取,争创一流,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中名列城区组第一名,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稳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全区区管经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1.3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6.3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5.14亿元,增长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165亩,亩产485公斤,总产量9771吨;蔬菜播种面积28070亩,上市蔬菜6.6万吨,增长24%;出栏牲猪26.57万头,增长3.8%;家禽出笼45.36万羽,增长11.6%;水产品产量1882吨,增长3.1%。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兴农力度加强,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2001年,全区早稻播种面积比上年调减5000亩,其中3000亩改一季稻,2000亩改蔬菜和经济作物。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39.96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30.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全区农田机耕面积1.04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0.94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686千瓦。全年农村水利建设投入资金615万元,完成工程486处,完成土石方50万方,投工53万个。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区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4.54亿元,增长1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完成工业总产值4.4亿元,增长23.2%。
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31家,完成总产值3.88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47亿元,工业增加值8011万元。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建安产值2.21亿元,增长1.4%,四级以上建筑公司9家,完成建安产值2.04亿元,创利税744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对全区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9亿元,增长29.6%。房地产开发投资14248万元,增长32.7%,实现房屋销售收入7355万元,上交税金359万元,房屋空置面积2.6万平方米。

四、国内贸易、招商引资及财政

商品市场繁荣,市场优势进一步发挥。全年投入市场建设资金800万元,扩建市场1个,改造市场2个,拟建市场3个,市场商品成交额2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年末城乡个体私营工商户12633户,增长2.9%,从业人员33783人,增长3.5%。全年实现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28.68亿元,增长10%。
招商引资有大的突破,全年新办外资企业6家,实际到位外资820万美元,增长34.2%;出口450万美元,增长达2倍;引进内资1.8亿元,增长45%。
财政总收入全年10405万元(含基金40万元),比上年净增2351万元,增长29.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390万元,增长29.4%,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975万元,增长33.6%。财政支出9012万元,增支2174万元,增长31.8%,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五、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

科技兴区力度加大。全区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区科技计划22项,完成专利申请20件,通过省市认定民营科技型企业10家,全年全区新上各类科技项目24项。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加大。创办“绿色学校”活动,全区有3所学校被授予“绿色学校”称号。举办“环保之声”专题广播节目78期,采稿228篇。严格控制污染源,发放排污许可证85个,征收排污费68.8万元。加强环保治理力度,共下达限期治理项目10个,限期搬迁1家,限期停业1家。查处环境违法案件51起,投入10.8万元资金用于企业治污。
城市建设成绩显著,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投入城建资金220万元,改造维修道路12条,竣工验收道路面积21000平方米,新安装下水道1150米,疏通下水道11万米;植树7.2万株;开发利用人防工事2.2万平方米。

六、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区属40所中小学共有在校学生11328人,专任教师1046人,小学生入学率、升学率均达100%,合格率达100%;初中生入学率100%,合格率64.5%。
学生体质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达标率为91.7%,优秀率达12.2%;中学生达标率92%,优秀率19.4%。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区举办和联办各种大型文化活动17场次,全年开展“扫黄、打非”等各类行动150余次,查处违规经营户139户,收缴各类非法盗版物和淫秽物品2000件,有效净化了文化市场。
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全年举力了各种赛事15场,举办了2场全区性大型比赛。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区市直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9个,病床2666张,卫生技术人员1385人,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健康。

七、人口与劳动就业

年末全区总人口35.33万人,其中男性18.2万人,女性17.1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6.2:100。在总人口中,非农人口30.79万人。年内出生人口3182人,死亡1169人。人口出生率9.1‰,死亡率3.34‰,自然增长率5.75‰。生育观念发生较大变化,年内计划生育率98.27%,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创办较有规模的社区网点70余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500余人,全年就业培训1000余人,代为推荐就业617人。

八、人民生活

城镇从业人员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区属各级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共有从业人员5691人,年内发放劳动报酬5438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报酬9674元,比上年增加191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4元,比上年增加366元。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险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年末全区福利院、敬老院5个,收养孤寡老人154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铺开,全区共有4738户10872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范围,年发放保障金86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7%、39.4%、29.9%。社会保险事业迅速发展,全区共收养老保险金220万元,新启动失业保险参保单位9家,新增参保职工232人,共收基金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