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茶陵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教育、科技、卫生、广播电视、体育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县拥有幼儿园24所,比上年增加了7所;在园幼儿1.14万人。随着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和学校布局调整力度的加大,全县小学、初中的学校处数、在校生数、初中毕业生数继续减少。全县拥有小学37所,比上年减少40所。各级学校招生12755人,增加204人;各级学校毕业生12379人,减少3041人;各级学校在校生51508人,减少135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其中,2008年全县有普通初中21所,招生4109人,毕业生4477人,在校生10877人。全县有盲聋哑学校1所,在校残疾儿童69人。高中段教育:随着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高中段在校生高峰期已趋于平缓。2008年全县有普通高中4所,招生2794人,毕业生3811人,在校生9248人 。 卫生、广播电视、体育和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茶陵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含个体)603个,卫生技术人员2280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位1062张。农村医疗条件进一步提高,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医技水平有新提高。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98%,有线电视用户6.88万户。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竟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荣获省级以上奖牌30枚,其中金牌12枚。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年推广科技成果25项,投入科技经费759万元,取得科技成果2项,获得26项科技专利。 七、人口、环境保护、民生事业、社会保障 人口小幅增长。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户数为16.29万户,人口为59.44万人,人口增长1.2%;常住人口51.03万人。全县全年出生人口8962人,人口出生率为15.96‰,下降0.6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8‰,下降1.18个千分点。 生态环境逐渐改善。茶陵县森林覆盖率达61.98%。“三废”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599万吨,达标率78.3%;工业废气155394万标立方,净化处理率98%;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烟尘控制区覆盖率80%。工业废物排放量22.35万吨,处理率达100%。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抽样调查显示,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8元,增长22.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540元,增长13.7%。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446元,增长13.8%;衣着消费支出1182元,增长3.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543元,下降3.8%;医疗保健支出352元,下降25.9%。全县城市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73平方米,增长6.1%。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辆、空调器76台、微波炉16台、家用电脑46台、彩电178台、冰箱96台、洗衣机100台、移动电话206部、健身器材4套、照相机32架、摄像机2架。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90元,减少1.3%,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纯收入151.4元,比上年略有减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67元,增长6.79%。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有69户拥有摩托车、有67户拥有影碟机、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24部、有97户拥有彩电、有39户拥有电冰箱、有4户拥有洗衣机。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4041人,其中,城镇11808人,经费支出1440万元;农村12233人,经费支出489万元。五保供养工作顺利推进。全县共有优抚对象6546人,供养经费支出430.8万元,其中集中供养711人,经费支出154.8万元,集中供养率达10.9%。共有乡镇敬老院20个,其中新建4个。 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61起,死亡22人,比控制指标少死亡3人,同比下降21%。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0.378,比控制指标少0.072;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为1.343,比控制指标少2.687;发生煤矿事故1起,死亡1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6.45;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5起,死亡19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6.33人。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功能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年末,失业保险参保单位147个,参保人数1.008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总支付147.84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417个,参保职工2.44万人,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支出1.08亿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418个,参保人数2.39万人,医疗保险费用支出2532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88个,参保人数1.6万人,工伤保险费用支出126.5万元;生育保险参保单位192个,参保人数1.13万人,生育保险费用支出12.6万元。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775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3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