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茶陵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株洲市茶陵县统计局

茶陵县统计局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扣“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主题,努力克服“非典”疫情、电力紧张和旱灾等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初步统计,全县生产总值25.55亿元(注),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8.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8.68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8.07亿元,增长10.6%。

一、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1亿元,增长3.9%。农业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5万亩,比上年调减0.57万亩,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23.34万亩,比上年增加0.83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31.97万吨,减少0.9%;棉花315吨,减少25.9%;油料1.06万吨,增长2.2%;苎麻1096吨,增长41.23%;烤烟1125吨,增长12.5%;茶叶234吨,减少8.5%;水果1.68万吨,增长4.6%。养殖业平稳发展。全县出栏牲猪72万头,增长6.7%;出栏菜牛2.78万头,增长8.6%;羊1.87万只,增长16.9%。牲猪养殖大户不断涌现,新发展野猪等特种养殖专业户。全县水产品产量1.1万吨,比上年增长1.85%。林业围绕退林还林、松林采脂等重点项目进行开发性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

二、工业、交通、邮电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2万元,比上年增长14.35%,其中县属工业完成3.41亿元,增长14.7%,国有工业完成产值1.32亿元,减少6.73%。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量0.3万吨,增长11.1%;水泥19.84万吨,增长0.51%,氮肥14881吨,减少4.76%,发电量6002万度,减少26.5%。

工业企业效益有所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6.61%,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5万元,其中国有工业实现利润-294万元,县及县以下工业实现利润319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381万元,比上年减少11.3%。

交通运输业止跌回升。因“非典”疫情,交通运输业受到一定影响,全县交通系统营业收入1153万元,比上年减少37.6%;客运量201万人,比上年减少12.3%,客运周转量16754万人公里,比上年减少22.52%。装卸量60万吨,增长0.84%。

邮电通信业保持发展。全县邮电业务量5593万元,比上年增长4.3%,年末全县固定电话拥有量69392部,比上年增长15%;移动电话拥有量20000部,比上年新增1702部。年内,电信部门开通了“小灵通”业务。

三、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39亿元,增长41.9%;集体投资1.65亿元,增长72.7%;城乡个体投资2.87亿元,增长2.7%。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投资980万元,全长3.2公里的炎帝路改造美化工程顺利完工;投资7000万元,全长5.7公里的绕城主干线完成路基工程;投资3000万元摩托车家电市场全面竣工;省重点工程106国道茶陵段年内完成改性沥清路面铺装;农村乡村道路水泥硬化工程年内完成投资900万元。

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全县共引进35家大小企业,意向投资5亿元,到位资金6000万元。湖南东信棉业公司一期投资3000万元的3万锭厂房建设基本完工;高陇和思聪引进的两个投资1000万元的冶炼采选企业年内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建筑生产发展较快。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21.9%,规模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工程产值5057万元,建筑施工面积147676平方米,实现利润74万元。

四、商贸、财政、金融

消费品市场平稳回升。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27亿元,餐饮业零售额0.47亿元;公有制零售额1.19亿元,减少5.94%;非公有制零售额6.93亿元,增长14.3%。

财政收支完成目标任务。全县财政收入14480.8万元(县口径),占年初计划的103.4%,比上年增长11.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202.8万元,增长8.13%。分征管部门看:国税局累计完成3243.1万元,增长14.47%;地税局累计完成3720.1万元,增长6.61%;财政局累计完成6314.4万元,增长16.05%;国土局累计完成1203.2万元,减少2.97%。财政支出24228.9万元,比上年增长9.23%。

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银行累计现金75.99亿元,增长31.8%,累计现金支出72.39亿元,增长33.68%。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各项贷款余额9.64亿元,比上年增长7.76%,贷款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个百分点。银行部门继续加强了对不良贷款的清欠力度,不良贷款比例下降,金融风险降低。

五、教育、卫生、广播电视、体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80371人,比上年减少6304人。在校小学生31890人,比上年减少6970人;在校中学生48481人,比上年增加1014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99.6%,小学毕业升学率99.8%,初中毕业生毕业率98.8%。教育投入继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重达27%。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广播电视、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卫生机构540个,卫生技术人员1674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位954张。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设施不断改善,卫生机构防疫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得到加强,群众健康保障程度提高。广播电视业稳定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88%,有线电视用户4.06万户,比上年增加0.22万户。电视播出时间增加,自办节目质量进一步提高。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竞赛荣获省级以上奖牌16枚。

六、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低生育水平增长。年末总户数154094户,户籍人口5702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853人。人口出生率10.79‰,人口自然增长率7.19‰,全县计划生育率97.56%。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3元,比上年增长1.9%。年末在岗职工17191人,比上年减少2201人,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10425元,比上年增长5.4%。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183元,比上年增长15.28%。

200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总体保持较好发展态势。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结构调整规模不大,效益小,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工业缺乏有效的新的增长点,规模以上工业数量少,规模不大;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够合理,非生产性投资比重大;财政收入缺乏稳定可靠的税源;企业改制后,城镇职工的就业压力依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