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宣恩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县外贸企业出口创汇52.94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06.60万美元,负增长33.2%。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增加值4484万元,比上年增长7.6%。全社会旅客周转量17740万人公里,增长7.0%;货物周转量9250万吨公里,增长5.0%;邮电业务总量3164万元,增长24.8%。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11公里,全县已通汽车的村257个,占92.1%。年末全县拥有电话机14726部,增长5.1%,其中农村电话7262部,负增长3.4%,全县己通电话的村达211个,占75.6%。电话普及率4.31部/百人,其中农话普及率2.42部/百人,市话普及率18.16部/百人。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1614户,年末达到32155户,比上年增长56.5%。年末全县因特网用户达到1520户。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4年,全县全地域财政收入完成9452万元,同比增收502万元,增长5.6%。其中:中央预算收入完成1782万元,增收293万元,增长19.7%;省级预算收入596万元,增收111万元,增长22.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32万元,增收286万元,增长6.0%;基金收入完成2042万元,其中社保基金收入2001万元。在众多刚性增支因素的情况下,县委政府集中财力基本上确保工资发放、确保机关正常运转、确保社会稳定。全县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9968万元(包括3303万元的专项补助收入),比上年增加2766万元,增长16.1%。在一般预算支出中,支援农业生产支出958万元,增长14.7%;教育支出4939万元,增长36.1%;医疗卫生支出697万元,减支12.3%;行政管理费支出3118万元,增长16.8%;公检法司支出1454万元,增长55.2%。 200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249万元,比年初增加13047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7256万元,比年初增加8034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319万元,比年初增加1339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29117万元,比年初增加1643万元。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333万元,比年初减少40万元;农业贷款11917万元,比年初增加1282万元;商业贷款12376万元,比年初减少241万元。中长期贷款37202万元,比年初增加11750万元。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83602万元,比上年增长21.3%;累计现金支出194852万元,比上年增长21.9%;货币净投放11250万元,增长32.4%。 全县保险系统全年保费收入2789万元,比上年增长53.8%;赔款支出885万元,比上年增长38.9%。 八、科技和教育 全县水稻、玉米良种推广面积占其总播面的95%以上,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种植优质水稻7.5万亩,高产优质马铃薯4.2万亩;推广示范水稻免耕栽培技术0.5万亩,“稻鸭共育”技术0.3万亩,水稻旱育抛秧面积7.2万亩;推广高产、优质、耐荫红薯新品种“恩薯2号”1.5万亩。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防治体系,完成了农业部和省农业厅部署的水稻瘟病、“两迁”害虫、“两夏”病虫、水稻一代二化螟、稻杆潜蝇等病虫害的系统监测。 年末全县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28人,其中:高级职称150人,中级职称2334人,初级职称2544人。 2004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58所。其中,普通中学14所,普通小学142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学校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84万人,其中普通学校学生4.77万人,普通高中0.31万人,普通初中1.43万人,普通小学3.03万人。初中学龄入学率96.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0.47万人。 九、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2004年,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16个。全县文化事业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先后组织开展了“春满宣恩”、“廉政之光”、“迎嘉宾、颂国知”等讴歌“国知精神”和宣传勤政廉政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同时,积极参加省、州举办的各类调演、竞赛,在全州“动感地带”广场民族舞“清江舞”表演竞赛活动中,县民族小学队获三等奖,县老年艺术团、老年民间艺术团获优秀奖,县文体局、文化馆获组织奖;在省第九届“楚天群星奖”活动中,书法、美术各有1件作品获优秀奖;我县编排辅导的耍耍、莲香节目,在杭州举办的“中华第八届不老城全国中老年体育健身文化交流风采展示大会”上,双双荣获二等奖;配合完成了以“为民模范”周国知为原型的主旋律影片《沉默的远山》的拍摄工作。 2004年,全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2.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2.8%,有线电视入户率7.0%。 2004年末卫生机构81个,卫生技术人员728人,医院床位数419张;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年农村改水累计受益率达到5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8.0%。 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民体质指数达到7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重达到65%。同时,积极参加省州的竞技体育比赛,在第四届中国湖北恩施清江闯滩搏击大赛上,县代表队男队取得第三名;在全州青少年田径、游泳调赛上,县代表团取得银牌1枚、铜牌2枚和2个第四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34.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0万人,占12.6%;乡村人口29.94万人,占87.4%。全县男性人口17.94万人,女性人口16.30万人,性比例为110.1(以女性人口为100)。全年出生人口3684人,出生率10.8‰;死亡人口2652人,死亡率7.8‰;全年净增人口1032人,自然增长率3.0‰。 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6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69元,增长6.0%。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为36.2%,比上年降低1.8个百分点;农村为54.7%,降低5.3个百分点。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成套家具190套、摩托车13辆、洗衣机103台、电冰箱93台、彩色电视机120台、家用电脑30台、普通电话113部、移动电话203部;农村每百户家庭拥有家具474件、摩托车13辆、洗衣机29台、电冰箱4台、电视机92台(其中彩电50台)、普通电话13部、移动电话13部。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6.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44.2平方米。 2004年末全县劳动保障服务机构38个。城镇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0.5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13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0.8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0.1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0.14万人。全年全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支出额1868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全县共有0.3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镇0.2万人,农村0.1万人。年末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的床位数663张。建立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个。享受社会救济总人数2万人,其中农村传统救济人数0.4万人。全县全年民政经费798万元,比上年增长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