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宣恩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2 恩施州宣恩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拉动下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012万元,顺利完成年预期目标,增长4.4%。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64736万元,下降5.8%;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3326万元,下降25.7%;房地产投资8636万元,增长10倍;农村私人投资7314万元,增长13.5%。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8697万元,增长114.5%;第二产业投资39600万元,下降31.2%,其中水电投资33659万元,下降38.0%;第三产业投资28401万元,增长129.0%。

近五年来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其增长速度见下图。

从绝对数值上看固定资产投资在逐年递增,而其增长速度则在逐年下降。

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进展不一,具体见下图

表4  2007年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项目 全年计划总投资 2007年累计完成额 完成比例%

全县合计(11个) 35004 31058 88.7

恩施500KV输变电站 15429 16025 103.9

双溪电站 2000 1010 50.5

鱼泉电站 2000 2100 105.0

桐子营电站 2500 2504 100.2

宣恩220KV变电站 6781 3835 56.6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587 587 100.0

中小学寄宿制工程 327 327 100.0

通村油路工程 1280 1280 100.0

农村沼气池建设 3000 3200 106.7

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100 60 60.0

宣恩果蔬加工项目 1000 130 13.0

五、国内外贸易

受物价上涨及居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国内贸易创历史新高。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748万元,增长18.6%。其中,县的消费品零售额32387万元,增长19.2%;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5361万元,增长18.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481万元,增长18.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898万元,增长17.1%;其他行业零售额369万元,增长1.8倍。

近五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见下图。

全县外贸出口创汇137.52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12.47万美元,减幅45.0%。自营出口创汇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64.4万美元。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增加值6992万元,增长9.8%。邮电业务总量5999.8万元,增长22.9%。交通客运周转量23588万人公里,增长8%;货运周转量14912万吨公里,增长9%。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82.42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105.26公里。全年新建77.4公里通村公路,80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33公里通乡油路。全县已通汽车的村达267个,占95.7%,89.6%的村通达标公路,60.6%的行政村通油路。

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本地电话年末用户33321户,增加3671户,增长12.4%,其中农村电话用户23582户,增长30.2%,全县己通电话的村达279个,占100%。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100户,年末达到89500户,增长3.6%。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财政预算基本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目标。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9511万元,同比增收786万元,增长9.0%。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270万元,增收242万元,增长4.8%。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2871万元,比上年增加9873万元,增长29.9%。

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快速增长。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6197万元,比上年增加25389万元,增长25.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86156万元,增加19120万元,增长28.6%。贷款余额59936万元,增加14088万元,增长30.7%。全县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340670万元,下降2.5%;累计现金支出352446万元,下降5.0%;货币净投放11777万元,同比减少10025万元,下降46.0%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示范基地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县科学支出241万元,比上年增加60万元,增长33.1%。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25万亩。通过强化基地管理,扶持龙头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了黄金梨、贡水白柚、茶叶、皱皮木瓜、竹节参等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伍家台富硒贡茶公司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七姊妹山茶叶公司、阳光天然合作社等2家企业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湖北永丰食品公司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伍家台贡茶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鄂茶10号”、“贡水白柚”等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木瓜品种选优”试验基地在我县落户。昌臣茶叶等10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全县获证企业达22家。

全县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56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642人,农业技术人员76人。

随着国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21所,教学点72所。其中普通小学104所,普通中学15所(高中2所,初级中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2739人。其中:普通高中3278人,普通初中13482人,普通小学24672人。幼儿园27所,在园幼儿3270人。教职工人数2310人。其中:中学979人,小学1268人,幼儿园14人,其他49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初中学生入学率96.9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3.58%,初中升学率59.47%,高中学生入学率38%。

九、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2007年全县共组织开展“2007春节晚会”、“全县行业歌曲大赛”、“庆五一、五四广场游园”、“庆中秋迎国庆文艺演出暨焰火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6次,一般性群众演出活动32次,参与人群达7万余人次。各乡镇文体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机关农村,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活动。组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展销、文化咨询、培训辅导等送文化下乡活动,足迹遍及全县9个乡镇,受益群众累计20余万人次。电影《任长霞》、《远山的儿女》等一批唱响主旋律的作品倍受欢迎。

广播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2.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3.6%,有线电视入户率12.1%。

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年末拥有卫生机构252个,卫生技术人员883人(执业(助理)医师422人),卫生机构床位数736张。农村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全年农村改水累计受益率达到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2.2%。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行,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26.01万人,参合率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