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建始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投资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一是内涵投资明显加强。在城镇投资中,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21804万元,比上年增长274.6%,增速比城镇投资快185.6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33987万元,增长140.7%,比建筑安装投资快66.9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工业投资增长强劲。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进入大规模投资阶段。在城镇投资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81571万元,同比增长81.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8259万元,同比增长150.4%,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9:56.6:40.5,工业项目投资对全县投资增长的贡献达54.1%。 宏观拉动取得先成果。一是新开工投资项目保持增长,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增强。在城镇投资中,施工项目128项,比上年增长103.2%,其中新开工项目105个,增长114.3%。二是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全县8个州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325万元,增长55.4%。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有力的支撑了全县投资增长,如:野三河电站完成2.2亿元、广润河流域水电站完成投资1.2亿元。园区投资力度加大。一批工业项目不断向园区集中。建始工业园区完成投资2.6亿元,比上年增长409.8%,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额的19.3%。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5825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175.0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16.98公里。全县农村公路通村率达92.9%。全年完成客货运周转量2429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 2008年末,全县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1125万元,比上年增长3%;本地电话用户达2万户,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21.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48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8201户。 旅游经济继续升温。全年突出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介,行业创建三大重点工作,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往景区点的交通进一步改善,旅游文化氛围进一步浓厚,综合接待水平进一步提高,建始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日益凸显,对海内外游客的吸引力不断增强。野三河旅游景区与代陈沟旅游景区开发进入实施阶段。朝阳观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升格为国家级2A级景区。全年接待旅游者191987人次,增长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49万元,增长14.9%。2008年底,全县旅行社已发展到4家,旅游星级饭店4家,旅游景区开发公司3家,拥有旅游船4艘,旅游车辆10辆。 六、国内外贸易及招商引资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2008年,在经济增长较快以及2007年以来居民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投资大幅增长、国家各项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效应的带动和影响下,消费需求继续快速增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8亿元大关,达8.7亿元,增长18.3%,增幅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创下11年以来同期新高。其中,县的零售完成49147.5万元,增长18.0 %,县以下零售完成38280万元,增长18.6 %,占全县的比重达到43.8%,提高了0.1个百分点。县城区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为55.5%,拉动消费品零售市场增长10.1个百分点。 内引外联逐步加大,经济外向度有所增强。外经贸企业努力开拓市场,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全县出口贸易创历史新高,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151.69万美元,增长212.5%。全县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增加到13家,开拓新的国际市场3个,新增外贸出口企业2家,新增出口产品2种,已形成以农副产品、化工产品、太阳能光伏产品、电子产品等多轮驱动的对外贸易新格局。当年取得自营出口权的高成长型企业晨龙精密公司实现出口业绩近100万美元,永恒太阳能光电科技公司的产品成功打入欧盟、韩国等国际市场,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招商引资在逆境中取得新突破。全年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为主线,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资本转移的机遇,在着力引进大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53万美元,增长190.8%.;实际利用内资突破4亿元大关,达44796万元,增长105.4%。 七、财政和金融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总量的不断壮大,政府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建始地方财政收入年增加额超1.7亿元,首次突破4亿元大关,达42014万元,比上年增长69.3%。各项税收收入37900万元,比上年增长74.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808万元,增长26.9%。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主要税种分别增长78.1%、18.1%和155.9%、32.6%。全年地方财政支出比上年增长33%。全年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事业、社会保障和就业和医疗卫生的支出为11931万元、21197万元、6381万元和8326万元,分别增长56.6%、30.7%、59.5%和60.2%。 金融运行态势稳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3964万元,比年初增加62954 万元,增长2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6707万元,比年初增加39819 万元,增长29.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390 万元,比年初增加28062 万元,增长44.3%,其中农业贷款21242万元,较年初增加1332 万元,增长6.7%;中长期贷款52906万元,较年初增加19076 万元,增长56.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稳步推进。全县有普通中学21所,比上年减少4所,在校学生23979人;专任教师1430人。普通初中入学率97.0%。普通小学205所,比上年减少17所,在校学生30514人,专任教师219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全县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人数3439人;专任教师148人。全县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人数69人;专任教师17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3770人,在校学生63057人,师生比1:16.7。实施“三支一扶”政策,全年共引进来自吉林、江西、宁夏、湖北省地的师资163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确定在下坝良种场新建职教中心。现已划拨土地200亩,完成初步勘察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果。科技富民强县专项项目“魔芋良种标准化高效种植及加工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 ”,通过了省级评审,已向国家科技部申报。魔芋科技示范基地和猕猴桃科技基地建设已纳入省科技厅2009至2012年规划。“日本落叶松良种繁育体系构建”课题通过州级科技成果鉴定,被评为州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力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科技活动周”活动,全年共开展科技下乡11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余场次,受训人数达到4万多人,分发技术资料2万多份,发送实用技术光碟120片、实技术手册1100册、科技图片800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