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建始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2 恩施州建始县统计局

2005年,建始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狠抓项目建设,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05年全县经济持续增长。2005年,全县GDP达196833万元,扣除价格因素(下同),比上年增长8.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117万元,增长5.92%;第二产业增加值31363万元,增长17.02%;第三产业增加值67353万元,增长9.2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877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9.9:15.9:34.2。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基本形成以电力、煤炭、食品建材、化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8.04%,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8.77%,比上年高28.5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857.4万元。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迈出新步伐。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区人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化率达14.73%。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内新增就业人员1.2万人,其中:城镇3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4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652人,登记失业率3.8%。

物价总水平上升。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7%,比上年高2.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9%,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7.3%。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整体实力较弱,工业化程度低,工业调整和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基础仍很脆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

2005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0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582万元,比上年增长4.87%,农林牧渔业的比重为61.6:1.9:35.8。

全县粮食总产量22.20万吨,与上年持平;油料1.09万吨,同比下降13.49%,烟叶1.24万吨,同比增长5.98%;蔬菜15.87万吨,同比增长54.98%;茶叶产量683吨,与上年持平;水果4552吨,同比下降8.98%;出栏牲猪47.42万头,同比上升4.13%;出笼家禽46.88万只,同比上升1.71%;出栏牛1532头,同比下降18.55%;出栏羊9.34万只,同比上升8.45%;年末牲猪存栏38.85万头;家禽存栏54.77万只;牛存栏17625头;山羊存栏7.7万只。畜禽肉总产量4.31万吨,同比增长13.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8031万元,比上年增长18.04%。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8912万元,较同期增长38.83%,其中:轻重工业产值分别为16169万元、22743万元。

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8122万元,产品销售率为97.97%。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108.77%,比去年同期提高28.5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5.16%,资本保值增值率244%,资产负债率61.66%,流动资产周转率2.7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12%,全员劳动生产率41322元/人。

全县6家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26万元,实现增加值3332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7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0.7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003万元,比上年上升18.47%,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7071万元,比上年上升6.55%,非国有经济投资29932万元,同比上升26.55%;基本建设投资25270万元,同比增长16.7%,房地产投资2280万元,同比增长16.92%,城乡私人投资11020万元,同比持平。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17个,其中农业发展项目4个,社区发展项目4个,交通项目2个,工业发展项目5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个。

五、交通、邮电

交通、邮电通信条件进一步改善。到2005年底,全县农村通公路的行政村达326个,村村通电话工程逐步实施,移动通讯网络功能不断加强,覆盖面积继续加大。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6731万元,同比增长11.8%。全社会实现货物周转量1936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94%,客运周转量1933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6.93%。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11万元,比上年上升2.96%;固定电话普及率5.12部/百人,同比增长5.35%,移动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

六、国内外贸易

国内外贸易出口有新突破。全年出口商品总值168.15万美元。消费品市场活跃。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09%。其中县城36858.9万元,增长14.0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5420.6万元,增长16.72%;住宿和餐饮业7808.4万元,增长14.08%;其他行业2271万元,增长14.47%。

七、财政金融

财政形势向好。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全地域)23888万元,同比上升26.24%,其中本地一般预算收入9745万元,同比下降18.42%。全年财政总支出38795万元,同比上升21.31%。

金融机构平稳运行,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6278万元,新增22239万元,同比增长25.8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1973万元,新增12277万元,同比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523万元,减少25700万元,同比下降46.5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7891万元,减少10107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9932万元,减少15976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5年,全县大力实施科技攻关、科技示范、成果推广,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服务县域经济建设,培植壮大提升科技型龙头企业、产业基地,有效地推动了科技进步。科技驱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

中小学教育稳步发展。全县普通中学27所,在校学生25574人;专任教师1511人;普通初中入学率96.04%。普通小学172所,在校学生43134人;专任教师225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2%。职业教育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县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011人;专任教师78人。特殊教育进展顺利。全县1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人数55人;专任教师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