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长阳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12051万元,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为“十五”期间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414万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102444万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137193万元,增长13.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26:30.9:43.1调整为23.2:32.8:4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涨幅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2%,衣着类价格上涨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1.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4%。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2万人。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比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工业经济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特别是电力供应紧张,农村交通建设滞后;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4066公顷,比上年增加公顷。粮食种植面积40388公顷,比上年增加242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5834公顷,增加112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8652公顷,减少182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3462公顷,减少398公顷,其中高山蔬菜种植面积8688公顷,减少224公顷。 粮食产量102977吨,比上年减产31556吨,下降20.7%;油料产量11752吨,减产1148吨,下降8.9%。(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 全县造林面积为1538公顷,同比增长143.7%。木材采伐量14540立方米,增长25.3%。 畜牧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年牲猪出栏333266头,比上年增长3.1%;山羊出栏161834只,比上年下降10.9%。 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6504吨,增长62.5%。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556千瓦,增长%。农村用电量269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4%;农用化肥施用量67469吨,增长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9292万元,按可比价格同比增长21.2%,其中县属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01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7.6%。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4万元,比上年下降42.7%。 水泥、锰矿石(粉)、铁合金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3)。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68688万元,比上年增长77.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3%。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77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负154万元;私营有限公司实现利润5808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5.6,比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及增幅均为近几年来最好水平。 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50741万元,下降6.2%;实现利润2643万元,下降1.9%;税金2346万元,下降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6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剔除隔河岩电站后完成投资82150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5881万元,增长3.8%;房地产开发投资1198万元,增长284%;。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15640万元,下降51.7%;集体经济投资408万元,增长172%;城乡个体投资8034万元,增长54.4%。全县水利、交通运输、电力、通信、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共完成投资28555万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5672万元。 招徕河电站当年完成投资80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3800万元;长阳锰业集团当年完成投资19266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3629万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7083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分城乡看,县城区实现零售额61709万元,县以下实现零售额3537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3%和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3743万元,比上年增长11.7%;餐饮业零售额10676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他行业零售额2664万元,比上年增长1.8%。 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2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47%。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公路通车里程达3576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0%。旅客运输量555万人,比上年增长17.6%;旅客周转量3138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0.5%;货物运输量403万吨,同比增长37.1%;货物周转量1914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4%。 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217万元,比上年增长70.8%。市话交换机容量达11280门,同比下降8.2%。农话交换机容量达19408门,同比下降1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228户,同比下降0.3%,其中城镇电话用户达9871户,下降17.2%;乡村电话用户达14357户,下降2.1%。夷陵通用户达12943户,下降18.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05024户,同比增长74.8%。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5559户,同比增长23.9%。 旅游业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游客80.1万人次,同比增长17.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574万元,同比增长39.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县级财政收入18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各项税收15957万元,占86.6%,增长39.7%;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6.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按分税制划分,地方财政收入9665万元,比上年增长4.3%;上划中央收入6407万元,比上年增长48.1%;上划省级收入2356万元,比上年增长55.3%。按部门分,国税6934万元,比上年增长53.9%,地税9531万元,比上年增长46.6%,财政1963万元,比上年下降52.1%。全年财政支出32762万元,比上年增长24.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7175万元,比年初增加28570万元,增长1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7755万元,比年初增加19066万元,增长16.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6792万元,比年初增加8789万元,增长12.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9616万元,增加16507万元;中长期贷款26458万元,减少810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