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秭归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665万元,比上年增长62.59%;实际利用外资3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 对口支援工作成果丰硕,全年争取对口支援无偿资金3800多万元,引进经济合作项目7个,对口支援领域不断扩大。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58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966公里。全社会货物运输量435万吨,其中公路300万吨;全社会客运总量719万人,其中公路677万人。宜巴省道卜文段公路改建完成,七里峡大桥建成通车,完成通村水泥路270公里、通达工程170公里。茅坪曲溪至城区8公里港口岸线规划已经完成,港区沿线配套工程全面启动。秭归港口进出口船舶8972艘次、转运旅客81.9万人次,滚装码头进出口船舶4032艘次、转运车辆17.73万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073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958万元,电信业务总收入9776万元。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6205户,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19.36部;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19677户,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88.4部。 全县共接待游客1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1%和19.82%。凤凰山整体旅游配套、屈原祠、屈原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工程进展较快,九畹溪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秭归已迈入湖北旅游强县之列。 七、财政与金融 全年完成地域性财政收入32197万元,比上年增长16.3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261万元,比上年增长29.58%。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1352万元,地税部门完成6354万元,财政部门完成355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33%、18.18%、53.58%;分项目看:工商税收完成6310万元,农业税收完成1005万元,非税收入完成394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34%、14.52%、48.64%。 全年财政总支出达到6272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894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5%和33.82%。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835万元,增长46.4%;公共安全支出2702万元,增长18.5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70万元,增长6.93%;教育支出11277万元,增长27.78%;科学技术支出394万元,增长34.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66万元,增长122.27%;医疗卫生支出3418万元,增长32.64%。 截至年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74951万元,较年初增加47006万元,增长20.62%,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68842万元,较年初增加29888万元,增长21.5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65319万元,较年初增加20448万元,增长45.5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91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初中15所,小学60所(含教学点1个),幼儿园12所,职教中心1所,特殊学校1所。全县本学年初在校学生数45810人,其中高中5510人,初中11915人,小学17042人,职教中心7539人,幼儿园及学前班3783人,特殊学校21人。全县共有教职工3607人,其中专任教师3043人,行政人员204人,教辅人员177人,工勤人员181人,离退休人员1300人。在专任教师中,高中328人,职教中心282人,初中1020人,小学1372人,幼儿园41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92.32%,初中96.18%,高中96.04%。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61%,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100%。15周岁完成小学教育人口比率100%,17周岁完成初中教育人口比率97.04%。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6.74%,在全省率先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高考上线率达95%。 完成国家专利授权9项,科技成果登记32项,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8个。2007年秭归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合格县。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秭归花鼓舞》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全国群星奖。《屈原传说》、《长江峡江号子》、《薅草锣鼓》等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屈原镇被命名为湖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建设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工程正在实施。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秭归端午文化旅游节、第一届九畹溪端午诗歌大赛、乡镇文艺汇演、“畅享移动·欢乐城乡”歌舞大赛等活动,积极承办了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完成了库区29个村广播室基础设施建设,广播覆盖率达到93.28%,电视覆盖率达到97.51%。 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16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疾病预防控治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93张,其中医院240张,卫生院553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2.05张。卫生技术人员107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92人,注册护士27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8人,其中每千人拥有医生1.27人。实施了三峡移民农转非人员合作医疗,建立了城镇低保、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险,不断完善了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6.55%,农民全年在县合管办报销医药费累计达到1496万元。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农村体育工作和农民健身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自然水域九畹溪漂流大赛、首届秭归龙舟锦标赛、百万农民健身展示等大型体育活动,秭归龙舟队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亚军。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135388户,总人口387330人。在总人口中,按性别分:男性人口200652人,女性人口186678人,人口性别比为107.49%;按户口性质分,农业人口321859人,非农业人口65471人。全县乡村户数10.26万户,乡村人口32.37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9.3万人。在总人口中,18周岁以下人口55473人,18至35周岁人口105825人,35至60周岁人口166564人,60周岁以上人口59468人。 全年出生人口2591人,死亡人口318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3‰。迁入1717人,迁出1871人。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7元,比上年增加308元,增长14.01%,其中工资性收入861元,增长21.16%;家庭经营纯收入1431元,增长7.31%;财产性收入67元,增长201.02%;转移性收入148元,增长11.5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828元,比上年增加176元,增长6.64%,其中人均食品支出1495元,比上年增加115元,增长8.33%;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54元,比上年增加10元,增长4.1%。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83元,比上年增加898元,增长11.5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达到6975元,比上年增加543元,增长8.44%,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826元,比上年增加743元,增长24.99%;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660元,比上年减少242元,下降2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