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松滋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2 荆州市松滋市统计局

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复杂情况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 “科学发展强市、和谐建设惠民”的发展理念,持续大力实施“1188税源培植计划”,推进工业兴市战略,以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凝心聚力谋发展,克难奋进抓突破,国民经济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9.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0.87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91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5.37亿元,增长11.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8194元,增长20.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的29.3:31.6:39.1调整为30.2:33.1:36.7。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定健康发展。今年,主要由于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增加,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高涨,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1%,其中,种植业产值15.69亿元,比上年增长8.79%。

种植业稳步发展。一是种植面积呈三增一减态势。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减3.8%、增2.1%、增3.6%、增0.2%。二是总产量呈两增两减态势。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总产量分别比上年增11.3%、减4.4%、减1.6%、增0.2%。棉花减产主要因为棉花生长初期黄萎病严重,导致部分幼苗枯死,加上8月下旬长期阴雨,棉田烂桃普遍,出现大面积早衰现象所致。全市常用耕地面积59685公顷。

畜牧业加快发展。今年我市抓住畜禽产品市场价格回升、畜禽市场行情看好,以及畜牧生产扶助政策优的大好时机,加大了现代畜牧业发展力度,加快转变养殖方式,使规模养殖增势强劲。全年生猪出栏再次突破100万头,达到110.05万头,比上年增加14万头,增14.6%。家禽及其产品价格持续看好,家禽养殖量呈上升态势,家禽出笼493万只,比上年增加22万只,增4.6%。

水产品大幅增长。今年自然气候对水产业发展比较有利,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均高于上年,促进了水产品生长,全年水产品产量21109吨,比上年增加4700吨,增长28.6%;水产品价格持续看好,农民养殖积极性较高,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水产养殖面积10.73万亩,比上年增加17604亩,增19.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农村用电量1303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有效灌溉面积66.8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74.7%,比上年提高0.6 个百分点。今年新增各类农业机械 1831台(套),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达到 65%,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32.87万千瓦,增长13.7%。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今年投资1.16亿元,全市新修通村水泥公路150公里,新建和改造通乡公路39公里。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工程,新开通有线电视用户1.7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大幅增长。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62.3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8.7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1.34亿元,增长46.4 %;实现增加值12.21亿元,增长30.2%。分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3.23亿元,增长147.3 %,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2%;轻工业完成总产值28.11亿元,增长22.9 %。

工业经济实力增强。一是规模工业队伍不断壮大,后劲增强。08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已有113家,比年初新增28家;比上年净增25家,增长28.4%。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的增多,为壮大松滋工业总量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后劲。二是利税总额大幅增加。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利润总额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入库税金2.5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完成产值 128032万元,比上年增长29.2%,完成增加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 %。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单位数27个,比上年减少1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4.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7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6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全年在建项目318个,本年新开工项目263个。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5.26亿元, 增长49.3 %;房地产完成投资3.63亿元,增长78.5%;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4.88亿元,增长18.9%;农村私人投资完成1.83亿元,下降29.6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发展。按产业分(不含农村私人投资),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2968万元,增长490.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8505万元,增长32.4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6228万元,增长55.3%。

五、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增势明显。市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15亿元,增长26%;市区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9亿元,增长25%。餐饮消费仍是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2.5亿元,增长27.6%;餐饮住宿业实现零售额6.17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他消费品零售额3.39亿元,增长13%。消费结构升级也带动消费增长。近几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火爆,住房消费持续升温,带动了建筑和装潢材料、家具及日用品等商品畅销。

市场物价仍高位运行。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48%。食品类价格上涨仍是价格总水平走高主要动力,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14.2%,比上年上升3.23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居高不下为CPI走高提供了有力支撑,居住类价格上涨4.32%,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对市场物价走高起到了助推作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4%。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市外贸出口总额27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1%。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结构调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929万元,增长16%,增幅比去年提高了7 .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长较快。全市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8170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0.4%。全年实现财政总支出110773万元,比上年增长37.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5261元,比上年增长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