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松滋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2 荆州市松滋市统计局

2000年,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逐步好转的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市国民经济出现了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的重要转机。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但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价格水平仍在走低,影响了消费的扩大;二是工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还不稳固,市场需求不振,经济增长的质量有待提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经济效益差,就业与再就业压力大;三是农民收入增长较缓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呈现良好的运行态势,综合经济效益逐步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发展目标。

据初步统计,全年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6.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1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2.1%、14.2%和7.0%。从构成看,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99年的28:4:36.9:34.7变化为28.4:39.2:32.4,一产业比重保持不变,二、三产业比重呈此长彼消的态势。

在经济保持发展的同时,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全市绝大多数工业企业完成了股份制和民营化改造,部分企业通过资本扩张、组建集团,企业规模扩大,经济效益提高;农业上,广大农村依托资源和产品优势,壮大龙头企业,形成经济优势,农业产业化蓬勃兴起;个体私营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提高。

“九五”计划完成情况良好。1996-2000年,全市GDP平均每年以11.1%的速度稳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年均增长0.8%、16.8%和15.7%,除第一产业外,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农业

今年,我市农业在市场和旱灾的双重压力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突出结构调整,科技兴农这个重点,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减粮、增油的格局迸一步强化。

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9.11亿斤,比上年减产6300万斤,减幅为6.4%。经济作物根据市场需求状况,种植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棉花、油料和生猪出栏达到1.1万吨、5.79万吨和79.34万头。分别较上年增长25.4%、22.5%和2.9%,主要农产品的一升一降充分说明农业结构调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2%。

三、工业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脱困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工业经济运行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工业克服困难稳定增产。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全部工业总产值35.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9%。今年工业生产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轻工业增长迅猛,重工业增长较慢。全年轻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8.6%,而重工业产值仅增k9.6%。

二是集体工业生产保持较高的增幅,农村工业增长迅速。全年集体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9.7%,农村乡办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0.6%。

三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走出困境,工业生产出现复苏,全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3亿元,比上年增长3.7%,虽然增长缓慢,但对于正处于国企脱困阶段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其成绩是鼓舞人心的。

四是工业经济效益回升,扭亏力度加大,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呈增长势头。规漠以上工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22亿元,虽比上年下降5%,但却实现利润2013.7万元,扭亏达4831万元。利税总额达到8317.8万元,较上年增长1.5倍。

全市工业企业从总体上实现了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几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高于上年,一部分企业通过资本扩张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逐步走向集团化,带动了全市工业的发展。

由于市场、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全市亏损企业仍然较多,工业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增加,投资增速加快,成为拉动经济回升的主要因素。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8亿元,比上年增加5.3%,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18.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49亿元,较上年增长10.8%,更新改造投资l.29亿元,较上年下降4.1%。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主要是由于农村集体和房地产投资增加较多引起的,全年农村集体投资完成7089万元,房地产投资完成25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倍和57.3%。

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经济和私人投资有所下降,而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却增长迅猛,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增长达1.5倍。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社会运力增加,运量保持稳定,形成综合交通网络。全市公路年底到达里程2045公里,民用汽车达到2789辆,全年完成客、货运量1007.6万人和488万吨。

邮电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172万元(邮政769万元,电信4304万元,移动通信2099万元),比上年增长7.9%,新增交换机容量近1万门,达到8.3万门。城乡电话机达到5.9万部,增长31%,电话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6.63部/百人(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14.9部/百人),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发展迅速。

旅游业快速增长,受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长假的推动,全年来松滋旅游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0%,旅游业收入9000万元,增长25.0%,其中:国际旅游者650人,增长30.0%,国际旅游收入6.5万美元,增长70.0%。

六、市场物价

市场商品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各行业商品零售全面增长;个体私营商品零售增幅较大。

出口创汇能力继续增强。全年出口创汇130万美元。全市“三资”企业达9家,外方注册资本1717.68万美元。

物价继续走低。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下降1.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下降0.4%。市场上多数商品价格稳定,家电、服装等主要商品价格有所下降,近年来涨幅较大的服务行业收费价格也明显回落,但书报杂志类价格、学杂保育费和医疗保健费涨幅较高,在居民生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

七、财政金融

财政金融在偏紧的形势下,较好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总体运行态势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