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6.92亿元,同比增长20.5 %。邮政业务总量完成8657.6万元,同比增长34.8 %。全年发送信函81.1万件,发送包裹3.5万件、特快专递物品2.7万件。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4.3 亿元,同比增长19.8 %(按可比价增长)。 全年来本市旅游人数为85.0万人次,同比增长22.3%,占全省的1.55%。全市旅游总收入7.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6 %,占全省的1.37%。入境旅游人数为76人次,同比增长5.6%,旅游外汇收入6.62万美元,同比增长10.0%。 七、内外贸易和市场价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5 亿元,同比增长20 %,其中:市的零售额完成60.2亿元,同比增长20.8 %;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完成 30.3亿元,同比增长18.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7.7亿元,同比下降13.2%;零售业完成零售总额72.4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零售额1.8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完成零售额 10.4亿元,同比增长19.5%。 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6266万美元,同比下降9.2 %,其中:出口总值完成 4122万美元,同比增长11.6 %;进口总值完成2144万美元,同比下降33.1%。 全市招商引资提升明显,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49.3%;引进域外资金164亿元,同比增长54.0%。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2%,同比下降1.8%,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3.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7 %,衣着类价格下降8.2 %,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4 %,居住类价格下降0.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4.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9 %。 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为98.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94.9%。 八、金融保险业 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6.6亿元,比年初增加23.5亿元,其中:短期工业贷款余额为22.8亿元,比年初增加3.1亿元;商业贷款余额31.3亿元,比年初减少1.5亿元;农业贷款余额23.8亿元,比年初增加4.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5.1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6.2亿元,比年初增加42.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8.9亿元,比年初增加8.3亿元。 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 5.93亿元,同比增长20.5%。 九、科技和教育 全年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9项,全年专利申请数83件,专利授权数28件,争取省专利发展资金项目24项。获省科技成果2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55项,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0%。 教育加快发展,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2 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小学411所,初级中学60所,高级中学9 所。 全市有民办高中1所,民办初中1所,民办小学3所。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942人,在校生4908人,毕业生530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670人,在校生13206人,毕业生3741人;普通高中招生7014人,在校生19538人,毕业生6212人;初中招生10935人,在校生37263人,毕业生14598人;小学招生8746人,在校生57541人,毕业生10828人;幼儿园入学幼儿15061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 %,初中入学率100.0%,高中入学率71.5%。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市拥有文化馆4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2个。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 座,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7 %。全年出版报纸1.15万份。 全市在省级体育竞技比赛中获得金牌16枚、银牌11枚、铜牌26枚。 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数185个,其中:市县级医院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859 人,同比增加86人,其中:执业医师 2079人,执业助理医师318人,注册护士1926人。各类医疗机构实有床位4589张,万元以上医疗设备 1697 台。全年医疗总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30.0%,医疗总支出5.93亿元。全年诊疗人次数256.67万人,同比增长11.0 %,治愈率 74.2%,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好转率23.5 %,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 十一、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 全市城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PM10 )年均值为0.093 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平均值为0.028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好转;东辽河河清断面化学需氧量(COD)稳定控制在67.19毫克/升以内,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东辽河辽源段出境水环境质量提高,完成省政府制定的环境质量指标;全市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三类水体标准。 全年实现削减化学需氧量(COD)2131吨,二氧化硫(SO2)削减12867吨,分别完成削减计划的118.4%和186.5%,完成了省、市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 全年共受理环保信访案件277件,处理277件,结案275件,结案率为99.3%。 全市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 全市城区植树52万株,其中:市区临街两侧植树4.2万株,新建绿地60.5公顷,同比增长52.6%,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314公顷,同比增长5.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1.3%,比同比增加5.9个百分点。全市新建改造仙城大街、东吉大街、福镇大路等近60条街路,城区新建街路面积达55万多平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42.47万户,户籍总人口 123.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55.86 万人,占总人口的45.1 %;农业人口67.92万人,占总人口的 54.9 %。全市人口出生率7.66‰,死亡率5.36‰,自然增长率2.3‰。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47.8元,同比增长 11.7%;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76元,同比增长7.3%。 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3.1亿元,比年初增加24.8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12369元,同比增长20%。 2009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3.3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7.21万人;全年离退人员中有7.26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20.02万人,同比增长8.8%,工伤保险参保人员12.0万人,同比增长9.2%,生育保险参保人员12.01万人,同比增长64.5%。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良好,有收养单位33个,收养人数2846人,其中:敬老院31所,收养人数2539人;福利院2所,收养人数307人。全市享受城镇低保人数10.64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29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