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扶沟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工业兴县的战略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工业生产粗放。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422382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636万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34308万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98438万元,增长11.9%。全县人均生产总值5786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0.4:25.5:24.1变化为44.9:31.8:23.3,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涨幅回落1.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2.4%。涨幅回落0.8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5%。涨幅增加0.8个百分点,其中饲料、化学肥料、农药及农药械、农用机油分别比上年上涨3.5个、3.6个、1.7个和17.7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216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60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二、农 业 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14.9万亩,比上年增加8.1万亩,同比增长7.6%。棉花种植面积60.4万亩,比上年减少0.3万亩,同比下降0.4%。蔬菜种植面积35.6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同比增长0.8%。 全年全县粮食产量46.7万吨,比上年增长19.6%;棉花产量4.3万吨,增长17.5%;蔬菜产量81.6万吨,增产1.2%,油料产量3.1万吨,增产0.6%。全年肉类总产量5.2万吨,增长8.3%;禽蛋产量1.09万吨,增长2.1%;牛奶产量0.16万吨,增长60.5%。全年水产品产量1810吨,增长3.4%。 林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67公顷,幼林抚育面积3500公顷,零星植树244万株。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9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3%;农用拖拉机6.82万台,增长0.1%;农用运输车0.78万辆,增长0.9%;农村用电量6323万千瓦小时,增长26.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5418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917万元,增长35.9%;产品销售率98.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及制造业增加值13420万元,增长34.2 %;纺织业增加值7541万元,增长15.9%;机械制造业增加值13217万元,增长57.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541万元,比上年增长74.5%。实现利润总额25251万元,增长186.3%。 全年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8890万元,比上年增长43.7%。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327万元,比上年增长87.8%, 其中,城镇投资120667万元,增长144.4%,农村投资91660万元,增长43.9%。 四、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684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分城乡看,县消费品零售额64242万元,增长4.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7442万元,增长24.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24078万元,增长17.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5931万元,增长13.7%。 全年全县对外贸易出口总额1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5.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0万美元。 五、交通、邮电 全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286万元,比上年增长17.6%。 年末全县铁路通车里程54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768公里。全年全县共有货车1835辆,完成货物周转量20136.5万吨/公里;共有客车329辆,完成旅客周转量147253.2万人/公里。 全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5111万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75万元,增长17.8%;电信业务总量3036万元,同比下降12.0%。年末交换机总容量67817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57095户,减少10163户,其中乡村用户37834户,城镇用户19261户。移动电话用户140696户,新增38358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9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9部/百人。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155户,新增223户。 六、财政、金融业 全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46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国税部门收入1148万元,增长19.1%,地税部门收入3169万元,增长23.8%,财政部门收入6329万元,增长16.9%。地方财政完成财政支出55926万元,比上年增长33.4%。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8089万元,较年初增加72655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6108万元,较年初增加10579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1104万元,增长24.4%。 七、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小学248所,招生人数15406人,在校学生7528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普通中学33所,招生人数11717人,在校学生42403人;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高级中学9所,毕业生人数8801人,比上年增长2853人,招生人数8487人,比上年增加49人,在校学生25807人,比上年增加1500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毕业生人数2926人,比上增加2470人,招生人数2972人,比上年增加110人,在校学生4258人,比上年增加46人。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3个,病床床位992张,卫生技术人员173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85人,注册护士326人。乡镇卫生院15个,床位502张,卫生技术人员83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9人,注册护士108人。医院3个,床位410张,卫生技术人员630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88人;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64人。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199119户,户籍人口7330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476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4.95人,出生率10.65‰,死亡率6.05‰,自然增长率为4.6‰。城镇化率16.99%。 全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02元,增长21.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85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3元,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94元,增长29.8%。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502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2607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89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468人,增加270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0512人,参保退休人员195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1000人,比上年减少600人。 全年全县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44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68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