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扶沟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非典”疫情,特别是秋季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全县生产滑坡,效益下降,国民经济出现了负增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受阻,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扶沟县生产总值完成244142万元,比上年下降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19万元,下降19.1%;第二产业增加值55768万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68155万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3.5:23.2:23.3变化为49.2:22.8:27.9。 市场物价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1%;商品零售价格上升3.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6.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饲料和农用种子小幅攀升,分别上升4.4%和6.5%。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工业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滞后,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自然灾害给农村居民造成严重损失,使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二、农业 夏粮获得较好收成,但由于遭受罕见的洪涝灾害,秋季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352691吨,比上年减产9.3%,其中夏粮总产量327845吨,增长3.2%,秋粮总产量24846吨,减产65.1%。油料总产量9901吨,减产75.0%;棉花总产量19032吨,减产61.8%。 林业取得新成效,退耕还林工作全面实施。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79公顷,比上年多1089公顷,当年新增育苗面积157公顷;零星植树320万株,增长4. 9%。 畜牧养殖业持续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41655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40272吨,增长7.9%;禽蛋产量10010吨,下降5.8%;牛奶产量986吨,比上年多766吨;水产品产量1580吨,增长4.6%。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9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农用拖拉机67600台, 比上年增长0.8%,农用运输车6790辆,比上年增长62.1%;农村用电量4824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2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4505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039万元,比上年增长14.2%;个体工业完成增加值128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00.1%,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363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0%。 建筑企业快速发展。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5659万元,比上年增长38.2%;实现利润204万元,比上年增长72.9%;实现税金527万元,增长3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015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7133万元,增长46.1%;城乡集体经济投资9650万元,增长42.3%;城乡居民个人投资24232万元,增长4.2%。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9833万元,比上年增长76.5%;更新改造投资430万元,下降82.4%;其他投资6780万元,下降20.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46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44465万元,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970万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649万元,餐饮业零售额1517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554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3%,实现利润总额16万元。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各种货运车辆520辆,完成货运量141.4万吨,货物周转量11816.4万吨公里;各种客运车辆262辆,客运量192.5万人,完成旅客周转量6832.4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98.8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4%。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2728门,固定电话用户55382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9628户,乡村电话用户35754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7.75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09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731户,比上年实际增加538户。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5860万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0643万元,增长10.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1211万元,比上年下降7.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4323万元,下降11.3%;中长期贷款余额14018万元,增长58.7%。贷款结构有待改善,贷款主要投向商业、农业、乡镇企业方面,其余额分别占总贷款余额的50.8%、27.7%和8.3%,工业贷款偏少,仅为5098万元,占总贷款余额的2.1%。保险业继续扩大。全年保险业完成总产值2828万元,比上年增长34.7%。 八、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高级中学6所,招生人数5669人,比上年增加840人,在校学生15140人,比上年增加3093人;普通中学34所,招生人数18548人,在校学生56166人;中等职业学校6所,招生人数2703人,比上年增加276人,在校学生5630人,比上年增加1545人;小学313所,招生人数13327人,在校学生7757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73%。 九、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个;病床床位105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04张;卫生技术人员172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72人,注册护士326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24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70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5个,床位486张,卫生技术人员835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3年全县出生人口6737人,出生率9.45‰;死亡人口2980人,死亡率4.18‰;全年自然增加人口3757人,自然增长率5.27‰。年末全县总人口714419人。其中,非农人口72361人,占10.1%;农业人口642058人,占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