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宁海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2 宁波市宁海县统计局

工业、建筑业和供电业

2009年,工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生产形势严峻,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应对困难形势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以“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企业促发展”为主题的帮扶解困行动,引导企业进一步树信心、调结构、拓市场、保运行。在实施“40+18”条工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及时出台12条补充意见,新增财政扶持资金1500万元,全年扶持资金总额达到1.6亿元。工业生产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扭转下滑态势,实现正增长。全部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85.84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62.95亿元,增长2.2%,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6.4、11.8、6.8个百分点。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19.7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53.99亿元,增长1.6%,产销率为97.5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06亿元,下降1.1%;实现利税总额40.94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7.59亿元,分别增长11.8%和29.7%。亏损面20.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亏损额2.1亿元,增长3.9%。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242.10分,同比提高17.01分,名列全市第一。全年规模以上六大特色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5.34亿元,下降2.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1.72亿元,下降6.1%,利税总额17.31亿元,其中利润11.48亿元,分别增长2.9%和9.2%。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年未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28家,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市级科技型企业4家,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41.73亿元、销售收入37.97亿元、利税5.88亿元、出口创汇2.75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87.1亿元,增长17.7%,新产品产值率24.0%。全年工业投入技改资金27.47亿元,增长4.4%,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01个,7个项目列入2009年度宁波市“5+5”产业技术改造专项项目,5个项目列入200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技改专项,引进国外先进设备11项,计划用汇781万美元。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6.02亿元,增长20.8%,实现工程结算利润3.49亿元,增长56.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5.8万平方米,下降7.1%。全县有施工企业29家,其中总承包18家,一级资质企业1家,二级9家,三级8家,专业承包11家。

供电、用电量平稳增长。全年供电量17.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6%。全社会用电量17.23亿千瓦时,增长5.6%,其中:农业用电量0.19亿千瓦时,增长7.1%;工业用电量12.25亿千瓦时,增长4.4%;建筑业用电量0.29亿千瓦时,下降17.5%;第三产业用电量1.45亿千瓦时,增长13.3%;城乡居民用电量3.05亿千瓦时,增长10.2%。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大力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增强项目推进合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94亿元,增长15.2%,其中社会性投资66.3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3.8%。限额以上投资81.6亿元,增长12.3%;限额以下投资4.05亿元,增长101.8%;农户私人投资4.3亿元,增长27.7%。工业投资46.53亿元,下降12.3%。投资结构优化,加大了基础设施及文化、教育、卫生投资,服务业投资高速增长,实现服务业投资39.61亿元,增长67.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4.0%。

重点实事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重点实事工程投资41.9亿元,其中重点工程37.1亿元,实事工程4.8亿元。国华宁海电厂二期建成投产;下洋涂围垦工程完成海堤抛石、闭气土方50%工程量;蛇蟠涂内塘改造基本完成;磨盘山码头基本建成;枫槎岭隧道及连接线一期工程扎实推进,隧道洞身开挖850米;甬临线复线山河岭至岔路段开工建设;颜公河河道整治稳步推进,建成七市塘等3条海塘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小流域治理5公里;杨梅岭水库、洞口庙水库除险加固、胡陈港灌区综合治理等工程顺利实施;西店、长街、深甽等污水处理厂工程有序推进,宁西水厂一期开工建设,第三水厂至中心城区给水主管铺设360米;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步伐加快,环三门湾区域前期研究不断深入,初步列入省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宁东创新工业园、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框架全面拉开;正学中学建成开学,妇保医院迁建稳步推进,县图书馆建成,十里红妆博物馆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教育事业、农民饮水、镇乡卫生院危房改造与标准化建设、就业再就业、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城市管道燃气、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一期、数字电视建设等10件实事工程基本完成。

房地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额14.12亿元,增长38.9%,商品房施工面积83.77万平方米,增长17.6%,竣工面积1.53万平方米,下降48.8%,商品房销售面积24.67万平方米,销售额17.89亿元,分别增长2.1倍和2.5倍。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国家扩大消费一揽子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汽车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汽车燃油税调整、节能产品补贴等措施有效地激发居民消费,并充分发挥会展节庆刺激消费、带动产业的积极作用,消费品市场持续走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12亿元,增长18.3%,其中,城区实现零售额48.21亿元,增长21.5%;县以下实现零售额29.91亿元,增长13.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67.23亿元,增长16.9%;餐饮业10.89亿元,增长27.2%。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19.3%,金银珠宝类增长10.8%,食品类增长24.2%,化妆品类增长14.3%,服装类增长2.1%。全年新增汽车8447辆,比上年增加2427辆。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低位运行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比上年下跌2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呈现“三升五降”格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1.2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0.7个百分点,衣着类上升0.1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类下降4.8个百分点,居住类下降3.5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5个百分点,食品类下降2.4个百分点,烟酒类下降0.8个百分点。

受金融危机影响,外贸进出口回落。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57亿美元,下降9.6%,其中:出口总额12.8亿美元,下降9.8%;进口总额0.77亿美元,下降4.8%。全年加工贸易出口1.43亿美元,下降30.6%,占总出口额的11.2%;机电产品出口8.83亿美元,下降11.2%,占总出口额的69.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1亿美元,下降29.4%,占总出口额的8.7%。利用外资回落明显。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家,总投资额11553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94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31万美元,分别下降30.8%、20.0%、6.1%和39.1%。全年劳动合作营业额1.68万美元,下降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