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范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1 濮阳市范县统计局

范县统计局

2006年5月10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实施以工兴县战略、科教兴濮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品牌城县战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6%。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32:39变化为20∶57∶23,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4%,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2005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9(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上涨0.9%。其中,食品类下降1。3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8;居住类上涨幅9.3%;衣着类下降3.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2.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3%;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0.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单一,地方自主发展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进程滞后;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此外,还存在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社会保障和再就业任务繁重、县乡财政困难等问题。

二、农业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6.7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夏粮总产为12.5万吨,同比增长10%,秋粮总产为14.2万吨,同比增长5.7%。棉花产量479吨,同比下降5.6%;油料产量6265吨,同比下降66.4%。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总计

粮食 吨 267451

夏粮 吨 125245

秋粮 吨 142206

油料 吨 6265

#花生 吨 5982

棉花 吨 479

蔬菜瓜类 吨 46342

肉类总产量 吨 24745

奶类产量 吨 1000

禽蛋产量 吨 30502

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24745吨、下降2.5%。禽蛋总产量达到30502吨,增长6.1%;奶类总产量达到1000吨,是去年同期的四倍。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新进步,。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4000万亩;农村用电量2856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3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9%。按所有制性质分,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5511万元,同比下降48.4%;集体企业完成17266万元,同比增长21.9%;股份合作企业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86.1%;其它企业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70.7%。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深入实施”以工兴县“战略,强力扶持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木材加工、特种玻璃及电光源、大米加工、造纸、玻璃棉等优势产业。2005年规模以上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8%,五大产业是支撑范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势明显增强。全年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130.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3.8%,比上年提高38.2个百分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5年 同比增长%

原油加工量 万吨 13.65 -51.49

汽油 万吨 1.9 -56.6

柴油 万吨 3.5 -40.0

熔剂油 万吨 0.4481 -61.1

液化石油气 万吨 1.1 -52.9

小麦粉 万吨 8.5 179.3

饲料 吨 8820 165.7

白酒(折100%) 千升 1342 78.2

供电量 万度 13839 63.1

机制纸 吨 2800 -97.2

塑料制品 万吨 4.1 49.8

玻璃纤维纱 万吨 2.6 63.1

人造板 立方米 2111 5.5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产品销售收入33.9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实现利税3.3亿元,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8亿元。

建筑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完成8287万元,比上年增长7.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实现利税总额560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2005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城镇投资6.7亿元,增长31.6%;农村投资2.8亿元,增长34.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县场稳中趋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分城乡看,县消费品零售额6.4亿元,增长12.0%;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3亿元,增长18.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亿元,增长1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5亿元,增长22%;其他行业零售额2549万元,增长14%。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电子出版及音像制品等住、行、娱乐类商品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数码相机、彩色电视机、移动电话等反映消费水平提高的商品销售量增长较快。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邮电业稳定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3918万元,比上年增长10%。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720公里,新增206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996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410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554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49万元,增长20.5%;电信业务总量2206万元。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3万门,比上年末增加4736门;电话总用户9.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万户。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666万元,同比增长20.5%;地方财政支出完成35323万元,同比增长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