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南乐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克服“非典”和严重自然灾害等困难,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219251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342万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80443万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增加值51466万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6.5:31.0:22.5变化为39.8:36.7:23.5。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5.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7.5%,居住价格总水平上升1.4%。商品零售价格上升3.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总量小,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不高,农业抗灾能力不强,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等。 二、农业 夏粮获得较好收成,但由于秋季内涝灾害,秋季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272988吨,比上年减产21.6%;夏粮总产量189799吨,增长1.3%;秋粮总产量83189吨,减产48.3%。油料总产量22057吨,减产20.1%;棉花总产量1168吨,减产76.9%。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2567公顷,比上年增长 153.4%。 畜牧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44826 吨,比上年增长13.5 %;禽蛋产量50385吨,增长7.6%;牛奶产量706吨,增长16.5%。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5.4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6.0%;农用拖拉机6300台,比上年增长4.5%,农用运输车23586辆,比上年增长7.7%;农村用电量8479万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1349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21531万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540万元,下降10.5 %;集体企业增加值1509万元,增长31.9 %;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123万元,增长88.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18万元,增长35.5%。轻工业增加值10519万元,比上年增长24.0 %,重工业增加值11012万元,比上年增长47.2%。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在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7.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4.5%,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增长29.1%,木材加工及草制品业增长827.0%,工业品及其制造业增长35.3%,电力供应业下降13.5%。非公有制工业发展迅速,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3.5%。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57.9%,比上年提高25.7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产品销售收入78337 万元,比上年增长44.6 %;实现利润总额3779万元,比上年增长68.9 %。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4%。 建筑业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697万元,比上年下降0.9%。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27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82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5771万元,增长0.5%,城镇私人建房投资3300万元,增长28.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4754万元,增长13.9%。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7250万元,比上年增长5.6%;更新改造投资1350万元;其他单位投资7171万元,下降18.8 %。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967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分城乡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50990万元,增长13.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0977万元,增长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9982万元,增长12.0%;餐饮业零售额8673万元,增长1.6%;其他行业零售额3312万元,增长1.3%。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出口总额6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宏业化工有限公司出口总额583万美元,增长28.0 %;慕龙草制品有限公司出口总额57 万美元,增长29.5 %。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24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7%。旅客周转量1004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5.5%。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13万元,比上年增长7.9 %。固定电话用户42291 户,其中城市住宅电话用户11131户,乡村住宅电话用户29040户。电话普及率为37.2部/百户。 八、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2900万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474万元,下降8.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1566万元,增长8.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1051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0130万元,增长0.4%;中长期贷款余额10455 万元,增长18.7%。 九、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全县普通高中招生4337人,在校学生10546人 ;全县普通初中在校学生41406人;全县小学在校学生5274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 %。电视台1 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5500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病床床位95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15张;从业人员908人,其中执业医师238 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1个,诊所222个,农村卫生室493个。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3年全县出生人口5142人,出生率10.69‰;死亡人口2973人,死亡率6.18‰;全年自然增加人口2169人,自然增长率4.51 ‰。年末全县总人口48.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2万人,占7.7%;农业人口44.51人,占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