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东港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9 日照市东港区统计局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要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区国民经济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3亿元,增长2.61%;第二产业增加值62.17亿元,增长22.76%;第三产业增加值77.9亿元,增长17.22%,三次产业比为9.6:40.1:50.3。农民人均纯收入4609元,增长11.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8588万元,同口径增长34.91%。

一、农业

2006年,全区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加大农业与农村投入,调整农业结构,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收效显著。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9367万元,同比增长2%,其中:农业产值59484万元,林业产值7971万元,牧业产值41504万元,渔业产值14529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895万元。

全年粮食作物面积425824亩,总产164487吨。小麦单产326公斤,比上年增6公斤;总产67212吨,增1.6%。秋收作物单产443公斤,比上年增7公斤,增长1.6%,总产97275吨,减1.2%。其中:玉米单产456公斤,比上年增13公斤,增长3%,总产59698吨,增1.6%;地瓜单产491公斤,比上年减11公斤,减2.0%,总产27817吨,减7%;稻谷单产425公斤,比上年增16公斤,总产6263吨,增11.4%;大豆单产193公斤,比上年减12公斤;总产3247吨,减15%。花生单产268公斤,比上年增6公斤,增长2.3%;总产42026吨,增长1.5%。烤烟单产163公斤,比上年减5公斤,减少3.0%,总产436吨,增长78%。茶叶总产量658吨,增长60%。水果总产量44402吨,增长3.4%。蔬菜、瓜类总产54677吨,减少9.6%。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全区共完成成片造林面积670.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0.3%。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据抽样调查推算,2006年全区肉类总产量20802吨,减少9.5%;禽蛋总产24312吨,增长1.6%;蚕茧总产1375吨,增长0.8%。

渔业平稳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6.67万吨,比去年增长3%,其中海水产品16.4万吨,淡水产品0.27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47.6万千瓦时,农用拖拉机达到3.1万台。全年农村用电量27654万千瓦时,年末耕地面积27649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84302吨。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各级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积极争引项目和资金,推进科技进步,强化经营管理,工业生产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39亿元,同比增长29.6%。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区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5%,其中,国有企业为100.34%,集体企业为98.90%,股份制企业为9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为97.36%。

全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布0.17亿米,增长6.3%;啤酒12.2万吨,增长19.3%;白酒0.34万千升,下降32.0%;发电量1.04亿千瓦时,增长11.3%;水泥67.66万吨,增长10.8%;摩托车0.36万辆,下降72.1%;面粉0.22万吨,下降75.8%。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97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实现利润2.68亿元,增长63.8%;利税合计5.45亿元,增长67.1%。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继续提高。全区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58.38亿元;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34.27亿元;施工房屋建筑面积345.05万平方米,其中投标承包面积251.09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72.5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17.37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达26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8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8亿元,增长35%,其中区及区以上投资完成24.42亿元。在区及区以上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14亿元。

四 、邮电通讯业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全年共完成电信业务总收入完成5.4亿元,增长15%。全区实现城市电话程控化,局用农话程控率达100%,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24部/百人。

五、国内贸易

2006年,国内贸易市场繁荣活跃,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4.0%。

六、对外经济贸易、旅游

2006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063万美元,增长21.5%,进出口总额12.13亿美元,增长60.8%,其中进口7.23亿美元,增长87.5%,出口4.9亿美元,增长32.8%,合同利用外资13102万美元,同比增长30.1%。

旅游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区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0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9%,全年旅游收入35.28亿元,增长35.4%。

七、财政、金融

2006年,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8588万元,同口径增长34.91%,其中:国税完成12447万元,增长30.03%,地税完成45756万元,增长37.35%,财政及其他部门完成10385万元,增长29.38%。财政支出42868万元,增长28.6%。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27亿元,增长15.4%;其中:居民储蓄39.67亿元,增长16.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8.9亿元,增长34.3%。存贷款差额9.37亿元。

八、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54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15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19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5分贝。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区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全年共有11项科技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全年共申请专利236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3.4亿元,增长30.0%,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1.5%。

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一是中等教育稳步发展。2006年全区普通中学校30所,其中:初级中学23所,高级中学6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中学班584个,其中初中368个,高中216个;普通中学在校生32523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9014人,高中在校生13509人;教职工达到2765人,其中专任教师2425。职业中学校数3个,毕业生820人,在校学生2516人,教职工265人,其中专任教师236人。二是初等教育发展较快。2006年小学学校105所,在校生41916人,毕业生657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小学教职工2531人,其中专任教师2235人。幼儿园222所,610个班,其中:学前班54个,在园幼儿达16812人,其中学前班2175人,教师73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03人,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