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上高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与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4712万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1%。分城乡看,2007年,我县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17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293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比县城市场慢2.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业保持平稳增长,实现零售额13949万元,增长42.4%。 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106.5%,比上年上涨5.1个百分点。价格变动结构性特征明显。食品类上涨12.5%,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0%。 表2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项目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 106.5 食品 114.3 其中:粮食 111.7 油脂 130.1 肉禽及其制品 130.0 蛋 121.1 烟酒及用品 99.4 衣着 101.8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9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7 交通和通信 101.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98 居住 105.6 六、开放型经济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07年,引进工业项目1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5894万美元,同比增长6.0%,引进市外工业资金25.44亿元,增长87%,出口创汇6734.8万美元,增长247.6%。招商引资的强势推进,为大力培植税源、促进财政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交通、邮电和通讯 随着“大万”一级公路的改造和“武吉”高速公路的贯穿,县域公路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客货运输营运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1840公里,其中,国道57公里,省道32公里,县级公路350公里。客货运量继续增大,全年客运量510万人,货运量457万吨,旅客周转量22378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31283万吨公里。 邮电通讯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量1877万元,增长4.9%,电信业务量2650万元,增长16.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1777户,移动电话135000户,小灵通用户7625户,计算机互联网5215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7778万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142万元,增长39.6%。按征收部门分类,国税14602万元,增长33.2%,地税15200万元,增长37.8%;财政7974万元,增长40.2%。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等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财政支出58978万元,增长35.5%。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58913万元,同比增长17.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1763万元,增长1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6923万元,增长15.2%;人均居民储蓄8081元,比上年增加1134元,增长16.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0837万元,增长17.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89772万元,增长11.7%;中长期贷款为61066万元,增长41.9%。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25313万元,比上年增长13.5%;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338431万元,增长15.1%。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国内财产保费收入2498万元,同比增长25.6%;人寿保险保费收入7950万元,同比增长23.8%。 九、教育、文化和卫生 各级各类教育平稳发展。2007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15所,小学131所。在校高中生7562人,初中生13601人,小学生25542人,有职业中学两所和特殊学校一所,分别有学生2875人和83人。教师结构趋于合理,师资力量逐步强大,全县有中小学教职工2542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1174人,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253人,中级职称的478人;小学专任教师1368人,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14人,中级职称的565人。2007年,全县考取二本以上的有922人,万分人口比和同龄人口比分别为27.36和0.158,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文化事业加健康发展。全县有文化事业机构7个,文化馆(站)19个,群众性文艺组织71个,公共图书馆(室)108个,藏书17万册。文物保护单位24处。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1座,高频发射台和差转台9座,有线电视终端用户达到49230户,县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8%。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卫生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7个,较上年增加29个,其中:综合性医院5个,卫生院17个,其他卫生机构35个。卫生技术人员991人,较上年增加235个,其中,有执业医师358人,执业助理医师57人,注册护师(士)330人,药剂人员121人,检验人员64人。年末实有病床819张,较上年增加118张,有万元以上设备343台,其中:50万元以下的334台,50-100万元的5台,100万元以上的4台。村级卫生室255个,其中:私人诊所209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09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稳中略升。2007年,全县年末总人口349900人,比上年增加3597人,同比增长1.0%,全县人口出生率11.01‰,比上年增加0.9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0‰,增加0.6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01‰,比上年增加0.27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9741元,比上年人均增加1303元,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4566元,人均增加460元,增长11.2%。全县在职职工年平劳动报酬14240元,比上年增长11.4%。 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32个,全年优待优抚对象470户,优待总金额70.5万;抚恤和补助对象92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户3721户,已保人数7328人;农村低保家庭户6501户,人数11388人,低保资金全年支出117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户数2036户,供养人数2036人。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768人,其中参保职工25399人,参保离退休人员7727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0120人,同比增长74.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参合农民211528人,参合率87%,统筹基金使用率87.2%。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