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上高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9 宜春市上高县统计局

2006年,上高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聚焦工业园、决战双百亿、建设新农村、加速奔小康”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国民经济持续呈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稳定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66820万元,按可比价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800万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68170万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107850万元,增长16.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构成由上年的27.8:43.0:29.2调整为24.8:45.8:29.4。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扩大,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人均GDD由上年的9244元提高到10597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人均水平低;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财政收入占GDD的比重偏小;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企业整体规模较小,财政贡献率较低;传统农业比重偏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较多;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二、农业

惠农政策稳定,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82206万元(不变价),比上年增长4.5%。

农作物种植面积104.1万亩,比上年增加0.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6万亩,增加0.2万亩,经济作物面积25.5万亩,减少0.87万亩。主要农作物产量增多减少,粮食总产262749吨,增长2.6%,其中:稻谷249977吨,增长3.9%;油料总产11294吨,下降9.3%;蔬菜总产96488吨,增长0.9%;水果总产5331吨,增长12.0%;豆类3182吨,下降5.4%;薯类9590吨,下降15.6%;棉花453吨,增长6.1%;甘蔗30165吨,下降4.2%;西瓜37739吨,增15.3%,苎麻1708吨,下降4.0%。

林业生产保持适度增长。全年林业产值11569万元,按可比价增长26.5%。营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当年造林面积1573公顷,增长47.4%;迹地更新面积444公顷;低产林改造面积2500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950公顷;成林抚育面积250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7666公顷。

畜牧业在肉价上涨的情况下,生猪生产继续保持了一定的增幅,其他畜牧产品有增有减。全年牧业产值78597万元,按可比价增长4.8%。生猪出栏722485头,比上年增长9.0%,年末存栏298515头,增长0.4%,出售和自宰肉牛7183头,下降11.4%,出售和自宰羊3793头,增长3.9%,家禽出笼179.5万只,增长4.5%,家禽产蛋2659吨,增长1.0%,肉类总产量59029吨,增长9.0%。

水产养殖业继续向好。全年渔业产值16711万元,按可比价增长4.7%,水产品产量29027吨,增长5.6%。

农业设施建设投入加大,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54705千瓦,比上年增长21.4%,机耕面积18404公顷,增长36.5%,机电灌溉面积4601公顷,机械收获面积8774公顷,水利有效灌溉面积20.5千公顷,水利工程供水量13558万平方米。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吨)55193吨,农村用电量4932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全县工业继续大幅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16890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工业增加值148170万元,增长24.6%。实现销售收入503846万元,增长44.5%,利税总额35762万元,增长26.5%,全县工业用电量23810万千瓦小时,增长18.3%。全社会工业主要产品产量:饮用酒4662吨,增长12.5%;纱总量4118吨,增长14.1%,布总量4820万米,增长34.3%;服装320万件,增长4.8%;饲料10.5万吨,增长25.6%;供电量32752万千瓦小时,增长23.5%;自来水生产和供应量107.6万吨,增长18.5%;水泥110.8万吨,下降3.4%。

2006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户,亏损4户,亏损面5.8%;完成工业总产值304980万元。工业增加值9904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97361万元,利税总额27512万元,其中:利润总额16247万元,税金11265万元,与上年相比,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增长41.8%、35.9%、42.5%。资产总计达到183897万元,增长13.0%。

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推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200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9980万元,比上年增长20.0%,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产值13450万元,增长20.0%,完成房屋施工面积403860平方米,竣工面积368245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560万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138万元,增长37.1%。工业项目投资148818万元,增长38.9%,工业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4.5%。在城镇投资中,内资145860万元,港澳台投资25640万元,外商投资5800万元。

房地产业继续升温。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14416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15380万元,配套工程投资1350万元,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3586平方米,本年销售面积15765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公路条件得到改善,客货运输营运能力不断加强。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1840公里,其中国道57公里,省道32公里,县级公路350公里。客货运量继续增大,全年客运量478万人,货运量433万吨,旅客周转量21212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29541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量1790万元,增长23.4%,电信业务量2285万元,增长18.0%。年末电话用户27719户,移动电话42058户,小灵通用户8320户,计算机互联网2801户。

六、贸易与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活跃,消费结构有较大改变。消费热点从生活消费向文化、旅游、娱乐等多元拓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70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县级35302万元,增长16.6%,县以下36968万元,增长15.6%,城镇农村所占比例分别为48.8%、51.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68351万元,占94.6%,住宿和餐饮业及其他3919万元,占5.4%。

市场物价水平得到控制,涨幅稳步回落。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分别为101.4%、101.4%、100.8%。与上年相比,价格涨幅分别回落0.3、0.7和7.4个百分点。各项主要品种的消费价格:食品类上涨1.6%;烟酒类下降0.04%;衣着类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7%;医疗保健和用品下降1.5%;交通和通讯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5%;居住上涨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