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万载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5月30日)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抓特大项目就是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众志成城,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5300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11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1030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185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4.1 %、19.7 %、17.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3.1:50.1:26.8 调整为22.1:51.0 :26.9。2008年人均GDP达到9160元。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08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首次跃上四亿元台阶,达到40597万元,增长2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127万元,增长38.1%。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乡镇有九个,其中财政收入超二千万的乡镇达四个(康乐街办、黄茅镇、株潭镇、潭埠镇)。财政总支出85646万元,增长48.2 %。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偏小,人均水平还很低,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很艰巨,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县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显著增大,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县农业总产值1852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种植业84396万元,与上年增长25.9%,林业20535万元,比上年增长21.0 %,牧业64923万元,增长14.2 %,渔业13890万元,增长0.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9万亩,比上年增长1.7 %,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8.8万亩,比上年增长1.5 %。全年粮食总产量25.6万吨,比上年增长4.1 %,其中:早稻9.8万吨,比上年增产0.36万吨,增长3.8 %,晚稻14.5万吨,比上年增产0.46万吨;油料总产量5354吨,比上年增产1963吨, 蔬菜总产量10.5万吨,比上年持平,水果总产量2722吨,比上年增长32.6 %。 2008年,我县有机农业工作紧紧围绕“打造江南有机农业第一县”的奋斗目标,牢牢扣住“做真、做强、做亮”的指导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排难而上,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又一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全县新增有机土地认证面积1.8万亩,其中有机耕地增加0.3万亩,达到6.8万亩,野生采集面积增加1.5万亩,全县有机土地获认证总面积已达到25.4万亩。开展有机农业生产的乡镇已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10个,获得有机认证的品种增加5个达到36个,新增有机加工企业1家,获证龙头企业达到11家。 有机产品加工贸易企业群体壮大,有机产品加工基地基本形成,有机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入境外资金3000万美元,使江西金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晋级为中外合资企业,企业净资产突破4亿元。引入境内资金2亿元人民币,新增投资亿元以上有机百合食品加工企业一家,拥有真空冷冻干燥速冻保鲜等国际领先工艺技术水平的企业10多家,有机食品加工企业群已使万载形成了江南最大的有机食品加工基地。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效。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日元贷款造林及公益林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731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234公顷,幼龄抚育面积4667公顷。全年木材产量55969立方米;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901公顷。全县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63.1 %,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卓有成效。 畜牧业生产逐步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 全年共出栏生猪31.8万头,比上年减少6.2%,羊出栏12.7万头,增长5.2%,兔出笼 88.4万只,增长1.1 %。全年肉类总产量29566吨,比上年减产3277吨,减少10.0 %,年末生猪存栏16.6万头,羊存栏9.2万头,兔存笼51.5万只,家禽年末实有83.2万羽,其中:鸡52.5万羽、鸭29.7万羽。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5000 吨,比上年增长3.4%,养殖产量12000 吨,增长0.8%。养殖面积 34000亩,增长9.7%。特种水产品养殖产量7500吨,特种水产品主要有:泥鳅、黄鳝、鲶鱼、黄颡鱼、鳜鱼、乌鳢、鲈鱼、克氏原螯虾、鳖、蛙等。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8年农村新修水泥公路105公里,新增5个村通油路,完成水库除险加固4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0 亩,中低产田改造面积万余亩,基本农田保护率89%。200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7.3万千瓦,农村用电量为13426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8.8 %,完成工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5 亿元,增加值17.2亿元,按可比价分别比上年增长25.1%、21.5 %。 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2.2亿元,利润4.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2.2亿元,增长30.8%。 工业园区迅速发展。至2008年年底,园区内已开工工业企业53个,实现工业总产值239247万元,工业销售产值21721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16755万元,上缴税金10612万元,实现利润7658万元,从业人员13195余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较上年±% 饮料酒 千升 2020 -30.6 塑料制品 吨 15845 29.0 三角带 万A米 1039 -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