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万载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590万人,比上年增长6.12%,旅客旅客周转量3200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64%,货运量260万吨,比上年增长9.70%,货运周转量950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23%。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5583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34940户;移动电话发展到6万余户,互联网用户累计达3399户,增长12.18%。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386万元,增长19.69%。 旅游事业方兴未艾。我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已开发的景点有:竹山洞旅游风景区、九龙漂流、仙源“红色之旅”风景旅游区等。三十把已列入省自然保护区。位于株潭镇株山村的清代古民居周家大屋,对研究古代文化、历史、建筑、风俗有着重要的作用。盛行于明代初年的傩舞,是舞蹈史上的活化石,蜚声海外。另外,还有一大批旅游资源有待开发。 七、对外经济 2005年,对外贸易增势强劲,万载县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873万美元,增长76.5%;其中外贸部门出口1556.1万美元,增长480.6%,生产企业出口313.1万美元,减少60.5%。 招商引资成绩喜人,全年共签订经济技术项目129个,招商签约资金289650万元,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92720万元,引进省外资金192720万元,引进外资1315万美元,当年合同外资金额798万美元。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健康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11345万元,比年初增加41717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376万元,比年初减少2293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8870万元,比年初增加36899万元,增长25.9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95794万元,比年初减少13095万元,减少11.26%,短期贷款87207万元,比上年减少5.32%,其中,工业贷款余额1203万元,农业贷款37090万元。全年现金收入607555万元,增长9.26%,现金支出609474万元,增长6.36%。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283万元,增长12.81%,其中:财产保费收入683万元,增长19.82%;人身保费收入4600万元,增长11.84%。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就业局势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7828人,比上年减少2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6000人,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统筹6000人,增加310人,社会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年末,万载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7091人,比上年增加284人,获得和晋升各级专业技术人员6485人,其中:高级518人,中级1723人,初级4244人。 科技活动也日趋活跃。全年共有9项科技项目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市以上科技三项经费80.5万元,全年重点抓的几个主要项目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过氧化氢酶新工艺(万载县金伟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优质水稻直播高产节本栽培技术推广、沉淀接枝法制备高分散纳米白炭黑工业化试验研究、胃镜喷药品研制与临床应用(万载县人民医院)。2005年,全县共评出2001-2004年度成果项目10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万载县共有各普通和职业高、初中毕业生8064人,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970人。全县在校学生71537人,其中高中6926人,初中15484人,小学38368人。万载县招收高中生2781人,初中生5663人,小学生6684人,小学生入学率99.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万载县共有各类文化机构21个,从事文化事业专职人员95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3.3万册,图书总流通量10万人次,电影放映达千余次,观众人数十万人次。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万载县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105个,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1万户,其中农村用户0.75万户,广播电视稿件获得市以上奖励的有6篇。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万载县共有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17所;卫生技术人员1032人,其中执业医师368人;全县年末拥有医疗床位751张。万载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所,卫生技术人员103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年举办了全县性各类体育竞赛21次,参赛运动员38000人次。万载县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5.5枚,银牌17枚,铜牌18枚。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鹅峰乡被授予江西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县冬泳协会在市二届运动会上被授予“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生态县建设取得新进展。重点加强城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文明生态村、镇人居环境创建工程,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5年末万载县总人口为470150人,其中,农业人口347016人,非农业人口123134人;年末总户数135404户,其中乡村户105975户(公安年报)。据计生委统计,万载县人口出生率为12.01‰,人口死亡率为4.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6‰。 职工工资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万载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500元,比上年增加2383元,增长23.55%,农民人均纯收入3178元(农调队数),比上年增加297元,增长10.3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535元,增长24.1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60%。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乡居民新建住宅面积38.73万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8.7万平方米,万载县人均新增住宅面积0.82平方米。(万载县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