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奉新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9 宜春市奉新县统计局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坚持推进委托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突出工业大项目、外资项目、产业配套项目,充分发挥联络办事处的招商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奉新县共签订5000万元以上工业内资合同项目11个,实际引进县外资金11.48亿元,实际引进境外资金4125万美元,增长25%。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6年,奉干线县城至干洲超二级公路、奉高线沿里至汪家水泥路和奉带线百丈山至找桥水泥路分别竣工并通车,奉后线县城至澡下全线贯通,柳溪、石溪、仰山三个乡镇路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基本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或水泥路。2006年,奉新县全社会货物周转量6.0852亿吨公里,增长8.2%;旅客周转量2.2413亿人公里,增长9.9%。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708万元,增长14.0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251万元,增长9.38%。年末奉新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3.040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246万户。其中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0300万户,净增3.2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9户/百人,比上年提高10户/百人。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两亿元大关。2006年奉新县财政收入达2.3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地方收入完成1.5077亿元,增长21.2%。

金融总体运行平稳。2006年末,奉新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41亿元,比上年增加2.73亿元,增长13.8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78亿元,增长8.62%。其中短期贷款8.6597亿元,多增3895万元;中长期贷款1.9883亿元,多增6169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352万元,增长11.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89.8万元,增长12%;寿险保费收入4463万元,增长10.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认真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方针,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奉新县180所农村中小学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改造学校危房2.9余万平方米,获全省校建工作先进。高考一本、二本上线人员万人比皆列全市第4位,均前进了1位,并摘得了全市高考理科状元桂冠,职业对口高考成绩全省第一。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随着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工农业企业入户工业园区,进一步提升奉新县工农业产品科技含量,2006年,工业园区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文化市场经营进一步规范,群众性文娱活动丰富多彩,“农村文化三大活动”全面完成。奉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有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为市级保护。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奉新县医疗卫生机构22个,拥有床位总数687张;卫生技术人员77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56人,注册护士242人。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20万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和县血防站大楼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活动开展良好,赤岸镇被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乡镇”。在省十二届运动会上,奉新县运动员夺取22枚金牌、团体总分420分列全省第六全市第二。创历史最好成绩。成功举办了奉新县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2006年全国摩托艇精英赛暨艺术滑水表演赛。被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评为“最佳赛区”,授予“最佳组织奖”。体育工作荣获省“2003-2006年度体育贡献奖”、“优秀组织奖”、“全国竞赛最佳赛区”荣誉称号。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6年末,奉新县总人口为30.50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4420人,非农业人口80582人。人口出生率为11.09‰,比上年下降1.7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01‰,提高0.2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1‰,下降2.9个千分点。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奉新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44元,增长6.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38元,增长5.24%。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4.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8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平储蓄存款余额达5903元,比上年增加561元。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奉新县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98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960人,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5267人。新建标准化敬老院8个,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65%以上。建立了城市大病制度,共发放城乡大病医疗救助金30万元。加大了扶贫助学力度,发放助学金15余万元,扶助贫因学生12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