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高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货运产业良性发展,高安市拥有3个汽运集团,177家货运公司,8048辆营运汽车,全年货运量达1900余万吨,货物周转量达135000万吨公里。客运市场规范有序,高安市有59条班线278辆客车,50辆出租车,市场运行秩序良好,全年公路客运量119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6127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万余户,小灵通用户2万余户。;移动电话发展到13万余户,宽带用户累计达8000余户。新架设农村通信杆路321皮长公里,高安市所有的村委会都架设了通信电缆。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934万元,增长6.5%。 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各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得到不断开发和推介。已开发的景点有华林寨—上游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朱轼陵园、瑞湘禅院、白莲山庄、大观楼等著名景点。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4万人次,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0%,旅游从业单位纳税增长15%,旅游线路全部进行了硬化改造,旅游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七、对外经济 2006年,对外贸易增势强劲,高安市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184万美元,增长39.13%;主要出口产品有肠衣、浴巾、毛毯、服装等。招商引资成绩喜人,全年招商签约项目96个,其中5000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8个,亿元以上的项目4个。全年招商签约资金31.76亿元,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5.7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2352万美元。 八、金融、保险和社会保障 金融业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634697万元,比年初增加94264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9182万元,比年初增加21513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9432万元,比年初增加60054万元,增长15.0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344147万元,比年初增加29349万元,增长9.32%,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28937万元,比上年增长97.66%。 保险业稳步发展。高安市有保险公司8家,全年保费收入初步统计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6%。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高安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2.6万人、3.1万人和3.9万人,企事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高安市已有1.28万人纳入城市低保,有1.63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年一次性救济19500人次,共发放救济金388.72万元。高安市现有敬老院25个,供养老人3638人;有福利院1个,收养人数68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推开,覆盖人口达40万人,基本解决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问题。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技活动日趋活跃。2006年高安市共组织20项科技项目申报各类科技计划,获立项17个,争取市以上科技三项经费173.5万元。市本级安排科技项目25项。全年鉴定科技项目4个,获宜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专利申请保持在全省县市前列。高安市有民营科技型企业18家,其中省级科技型企业9家,高安工业城被定为省级民营科技园。 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2006年高考报名人数7951人,共录取4698人,录取率达59.08%。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升学率为101.78%。高安市共有普通中学32所,小学288所,职业中学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25所。高安市有小学在校生68289人,初中生34790人,普高生17416人,职中学生3451人,特教生446人,幼儿在园人数14883人。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各类学校拥有计算机5206台,图书藏量达180余万册。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高安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6个,各类网吧、OK厅等文化娱乐场所133个,从业人员650人。从事文化事业专职人员95人。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高安市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60%的建制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形成了覆盖高安市的广播电视网络。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高安市共有卫生机构33个(不含省属厂矿医院),其中,市级医院2所、卫生院24所、妇幼保健所1所;卫生技术人员1727人,其中执业医师601人;高安市年末拥有医疗床位1392张。有各类类诊所33个,村级卫生室313个,形成了覆盖高安市的卫生诊疗系统。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社区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各种室内体育器材拥有量不断增多。高安市运动员参加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取得金牌9枚、银牌6枚、铜牌8.5枚的好成绩。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坚持环保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严格环境管理,强化污染整治。一是加大了对工业城环境整治力度,二是切实解决居民饮用水水源流域水环境问题,三是扎实抓好社会各层面的环境教育。积极推进文明生态村、镇人居环境创建工程,高安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控制在低增长低死亡水平。据公安年报统计,2006年末高安市总人口为79440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8537人;年末总户数262400户,其中乡村户157209户。据市计生委统计,高安市人口出生率为11.47‰,人口死亡率为4.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01‰。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高安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216元,比上年增加1204元,增长9.25%;农民人均纯收入3827元(农调队数据),比上年增加311元,增长8.85%,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0.45。高安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5828元,比上年增长16.0%。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德意欧洲城、月亮湾小区、莲花小区、莱茵花园一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相继启动开工,70多个农村新村示范点开工建设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引导了人们居住观念更新,绿化、美化、亮化成为二十一世纪市民人居条件新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