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樟树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9 宜春市樟树市统计局

旅游业有所发展。全年共接待来樟旅游观光者12万人次,增长14.3%,其中海外人士628人,增长3.0%;旅游总收入2160万元,增长21.9%,其中外汇收入15.93万美元,增长6.2%。

七、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4.77亿元,增长10%。其中,企业存款14.29亿元,增长27.1%;居民储蓄存款51.83亿元,增长1.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48亿元,增长12.2%。其中,短期贷款21.60亿元,下降2.7%;中长期贷款6.45亿元,增长121.3%。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14.01亿元,增长15.2%;金融机构现金支出208.64亿元,增长13.4%。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9660万元,增长3.3%;各类赔款支出1329万元,增长12.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平稳发展。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学生分别达10413人、16233人和23107人。特殊学校在校生311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809人。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8000余人。有幼儿园96所,在园幼儿13813人。小学和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都为100%。积极落实教育民心工程,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学生总数58000人,享受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学生数10983人,补助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人数2580人。

全年自学考试接待新生报名671人,共有174人参加成人高考。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高校招生共录取3439人。其中一、二本上线人数及600分以上人数较去年都有大幅度提高。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全市科技项目计划4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市重点项目29项。仁和集团申报的“健心胶囊产业化”项目,是宜春市唯一被列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项目。樟树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民营科技工业园”。全年完成科技项目课题15项,开发工业新产品36项,新增工业产值10100万元,创利税2800万元。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231.7万元。年末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279人,比上年增加22.57%,其中中高级人员3763人,增加3.6%。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专业剧团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4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25个。全年共有乡级广播电视站17个,有线电视用户30520户,其中农村用户12100户。2007年,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送戏下乡96场,送电影2700余场;开展文体科普活动30余次,送科普读物1700余册。精心启动了“樟树剪纸”相关工作,做好了樊城堆遗址、吴城遗址、鸣水桥、临江大观楼等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1个。全市乡镇卫生院的设备配置基本实现了六个100%,按标准建设了150个村卫生所。组建了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总投资700多万元,建设面积4000平方米的市疾病控制大楼已于2007年5月正式启用。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34张,卫生技术人员1876人。农村合作医疗广泛普及,有34.40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89.1%。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举办单项专业体育比赛10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5次,全年健身活动人数达20000人次。组团参加宜春市全民健身运动会,荣获县市区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全年获得省以上金牌6枚。市消防大队舞龙队参加“中国(九江)国际龙狮精英赛”再创历史辉煌,喜获金奖。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537356人,比上年增加301人。全年出生人口6588人,出生率为12.79‰;死亡人口3141人,死亡率5.83‰;自增人口3910人,自然增长率7.26‰。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29元,增长14.95%。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720元,增长16.1%。

“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全市共投入改善民生资金1.31亿元,其中市本级共安排了各项民生资金4417万元,新增2931万元。城镇低保对象共7643户、15006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784.642万元;农村低保对象共6212户、1184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82.2111万元。城镇就业率达到97.7%;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为10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39571人、58886人和32529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004人。全市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4324平方米,销售住房300套。全年廉租住房实际解决户数为362户。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8个,提供床位2306张,接收社会捐赠款31.9万元。医疗救助支出801.3万元,总人次数为43139人次。其中,农村医疗救助支出407.2万元,总人次数23296人次;城市医疗救助支出394.1万元,总人次数19843人次。农村五保供养人数2572人,总户数2514户。

十一、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291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3700公顷,当年造林面积667公顷。年末耕地资源40208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39882公顷。年内减少耕地面积67公顷,其中,基建占地20公顷,退耕还林还草占地19公顷。全市基本农田保护率稳定在86.08%以上。年末全市116座水库蓄水量24623万立方米。

环境保护得到重视。07年以来,全市共否决“小炼铁”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12个,同时关停了环保设施不足、污染严重超标的5家“小造纸、小炼焦”企业,铲除了严重危害群众饮用水安全的三家小电镀厂,搬迁了因选址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的凌云面条厂、双龙玻璃店。全年全市环保总投资高达4203万元。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9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0.8%。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3331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871.56吨,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粉尘排放量737.78吨,排放达标率99.4%。烟尘排放量997.77吨,排放达标率97.3%。工业固定废物产生量13.05万吨,综合利用量12.65吨,综合利用率96.93%。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79起,下降26.2%;死亡人数126人,比上年减少12人,下降8.7%。企业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人数1人。火灾事故151起,比上年减少32.0%。

附表:200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200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一、农产品产量

粮食 吨 496353 4.1

油料 吨 29177 4.9

#花生 吨 21173 12.4

油菜籽 吨 7502 -10.1

棉花 吨 21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