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丰城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丰城市教育继续深化改革,调整教学网点,充分挖掘和利用师资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到年末,丰城市共有各类学校509所,比上年减少2所,其中普通中学59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448所。各类在校学生(不含幼儿园及成人教育)20.56万人,比上年减少0.30万人,下降0.3%,其中高中在校生1.99万人,增加0.10万人,增长5.4%;初中在校生人数5.53万人,减少0.98万人,下降14.9%;职中在校生0.18万人,增长12.3%;小学在校生12.82万人,增加0.79万人,增长6.5%。2006年,丰城市万人在校生人数为1554人,比上年下降3.3%。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1.06万人,比上年减少0.02万人。其中普通中学0.45万人,增长0.2%;小学0.61万人,下降0.5%。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0%。 2006年丰城市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0%,小学升学率为100.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参加2006年秋季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人数6555人,比上年减少334人,下降4.8%,被各类高等院校录取的考生人数3566人,其中二本以上的人数为1188人,比上年增加111人,增长10.3%。 科技队伍基本稳定。2005年末,丰城市市属单位共有技术人员1.35万人,与上年持平。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87人,增加16人,增长5.9%;农业技术人员440人,减少42人,下降8.7%;卫生技术人员2385人。增加66人,增长2.8%。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中级以上职称的4743人,比上年增加636人,增长15.5%。 科技成果有所增加。2005年,丰城市共完成科研项目33个,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完成省地级科技项目22个,通过上级鉴定验收的有31个;全年科技项目新增产1.46亿元,新增利税0.54亿元,分别增长20.7%和30.1%。科技项目获设区市以上科技成果奖3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丰城市有文化事业机构6个,从业人员149人。全年共创作各类剧目6个,演出113场次。电影放映单位12个,放映电影2468场次,观众人数达96万人次。全年共发表各种文艺作品140件,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20件。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13.0万册,增长4.0%。丰城市共有乡级广播电视站30个,卫星地面接受收站5个。有线广播电视网建设总投资4400万元,覆盖丰城市31个乡镇。有线电视已开通节目35套。其中自办节目两套。年未实有采编人员32人,其中记者26人。市电视台自办节目栏数5个,总播出时间2605小时。自行采编并选送地级以上广电台的节目共467条,被上级台采播的有436条。年末实有有线电视用户3.30万户,增长5.8%,其中市区用户1.82万户,增长3.4%。 卫生事业有序发展。丰城市共有卫生机构47家,其中综合医院10家、中医院1家、专科医院1家、街道乡镇卫生院30家、妇幼保健院1家、专科疾病防治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年末共有病床2466张。卫生技术人员3056人,增长5.0%。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144人,注册护士935人。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6年,丰城市共有专兼职体育服务管理人员547人,体育运动组织(含业余)582个。业余运动员1.93万人。体育运动和各类健身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全年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活动221次,比上年增长8.9%,参加竞赛活动的人达到12.7万人次。年末实有等级运动员138人,比上年增加17人。全年参加设区市以上组织的各种体育竞赛中,共获奖牌156枚,其中金牌71枚,银牌39枚。 十、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6年末,丰城市总人口132.32万人(公安年报数),比上年净增加2.55万人,增长1.97%。农业人口100.07万人,比上年增加0.66万人,非农业人口32.25万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75.6%和24.4%。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70.60万人,占总人口的53.4%;女性人口61.72万人,占总人口46.6%。性别比为114:100。丰城市人口中,18岁以下人口39.36万人,18-35岁人口39.35万人,35-60岁人口40.80万人,60岁以上人口12.81万人。到年末,城镇人口为44.69万人。2006年城镇化率为33.8%,比上年高1.3个百分点。 计划生育成绩显著。2006年,丰城市出生人口17259人,出生率为13.46‰,比上年上升0.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7751人,死亡率为6.05‰,上升1.8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89‰,比上年下降1.03个千分点。出生人口中,一孩率为26.3%,二孩率为59.8%,多孩率为10.5%。节育率、结扎率、上环率和药具率分别为95.1%、69.0%、21.4%和4.6%,计划生育率为88.43%。 十一、环境与人民生活 环境污染速度减缓。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企业数量增多,环境污染现象逐渐明显。由于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政府、企业对保护环境的投入增加,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得到初步抑制。2005年,丰城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32.0万吨,比上年增长4.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324.4万吨,增长2.9%。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19.63亿标立米,下降29.5%;二氧化硫排放量2.04万吨,增长5.7%;工业粉尘排放量1.76万吨,下降57.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66.9万吨,下降1.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6.9万吨,首次实现当年利用率100%。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937元,比上年增加元1540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3901元,增加354元,增长10.0%。全年劳务输出32.60万人,比上年增加3.09万人,增长10.5%,劳务收入26.0亿元,增长10.2%。据农村住户调查,2005年,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0辆,比上年增长21.2%,固定电话70部,增长14.8%,移动电话61部,增长29.8%,彩色电视机94台,比上年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84平方米。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5187元,增长12.3%。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2006年末,丰城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59万人,比上年增加1.03万人,增长22.6%。年未实有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人数1.29万人,全年发放基本养老金8188万元,比上年增长32.1%。办理城镇职工失业保险3.8万人,征缴失业保险金582万元,丰城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61万人,参保率达到100%,全年单位和个人缴纳保险金2429万元,比上年增长5.4%。2006年,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农村延伸,当年核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186户,共计2.77万人,发放低保金209.66万元,人均75.69元。农村新型医疗合作给农村居民带来实惠,丰城市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医疗合作的人数85.02万人,参合率达88.32%,全年医疗费报销支出3037.78万元。 |